美中關稅戰開打一個月後,5月7日美中各自宣布,本周末5月10~11日,將派代表在瑞士會談。專家就本輪會談與七年前中美貿易戰談判的不同點,預測了本輪會談可能出現的情境,並分析了特朗普2.0的深刻變化。
中美瑞士貿易談判 專家預測三點變化
美國自上月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中共同步實施125%報復性關稅。
關稅戰對中美貿易影響巨大。數據顯示,中國上月對美出口貨船數量年減60%,洛杉磯港貨運量驟降35%,美國零售商庫存周期縮短至歷史低點。Flexport數據顯示,北美港口5月到港貨櫃量年減38%,海運成本較2023年同期暴漲240%。
據摩根大通預測,中國對美出口下滑80%,美國核心商品價格恐上漲15%至20%。
外界關注美中啟動周六(10日)開始的貿易談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霍士新聞的訪問中提前給市場預期降溫,稱實質突破機率極低。中共商務部則強調美國若繼續採取脅迫式單邊主義,談判成果將難以落實。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7日)被記者問及是否願意降低對華關稅,以促使中共進行談判時,堅定地回答說「不會。」但特朗普周四表示,若美中談判取得切實進展,考慮降關稅;並再次說,「希望看到中國開放。」
周四(8日),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與七年前美中第一輪貿易談判相比,中美在瑞士的談判將出現三點變化。
第一,談判靈活度會大幅下降。
第二,對北京來說,對外的語言會更重視「政治正確」與強硬姿態。
第三,所有承諾將更取決於內部權力結構,而非市場條件。這不利於達成可持續的貿易協議,但符合北京當前的國內統治需求。
何立峰是「政治執行者」不是「緩衝器」
此次談判中方代表是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與貝森特在瑞士會面。
對比七年前(2018年5月3~4日)特朗普1.0美中第一輪貿易談判,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比如會談地點、談判人選等都發生了變化。當時,中方負責談判的是副總理劉鶴。
劉鶴曾參與制定多份中國經濟長期規劃,長期在中央任職,扮演「智囊」的角色先後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起草經濟講稿。中共十九大上,劉鶴躋身政治局委員。
何立峰曾任中共國家發改委主任,在中共二十大上成為政治局委員,接棒劉鶴,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經濟、金融和工業事務。
黃大衛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何立峰與劉鶴的最大區別,不在經濟理念,而在於政治角色。
他表示,劉鶴曾被視為技術型官僚,有一定改革與市場導向的立場,能在中共內部與外部世界之間充當「翻譯機」和「緩衝墊」。而何立峰是徹底的「政治執行者」,是習近平在福建時提拔的心腹。他的忠誠度遠高於專業性,他的使命也不是協商,而是堅守「政治底線」。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也對《大紀元》表示,何立峰是習近平福建舊部,屬於之江新軍的核心圈成員。他的風格是政治忠誠,強調大政府與黨領導經濟,不熟悉國際談判。在對外經貿方面,何立峰主打國內需求、自力更生,換言之就是內循環為主。
「何立峰不會再像劉鶴那樣作為中美經貿談判的緩衝器,而是扮演執行與配合習近平經濟戰略的角色。他對市場改革派的壓縮會更大。」
孫國祥認為,何立峰作為談判代表,較難產生務實妥協的空間,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定調、意識形態先行。
特朗普2.0:美中從貿易衝突轉為制度性冷戰
對於特朗普1.0時期的貿易談判,黃大衛認為,那其實是一場策略性拉鋸戰,而非真正為達成協議所設計的程序。
從2018年到2020年,他說,美方從「關稅施壓 → 談判暫停 → 孟晚舟事件 → 第一階段協議」一連串事件中,逐步驗證了一件事:北京的戰術性讓步是可以被迫出的,但結構性讓步永遠無法期待。特朗普團隊低估了北京「虛應故事、拖延時間、戰術承諾」的能力。
黃大衛認為,2018年,特朗普仍有「逼北京開放市場」的幻想,仍想透過協議「修正」中共對全球經濟的侵蝕方式。而2025年的特朗普及整個共和黨鷹派陣營,已將中共視為一個無法共存的制度競爭對手,不是貿易對手,而是文明競爭者。
黃大衛表示,特朗普2.0將不再尋求達成表面協議,而會進一步將經濟議題戰略化、制度化、長期化。可以理解為:從一場貿易衝突轉為一場制度性冷戰的分段演習。
「這次談判的目的,並非要『換回更公平的市場』,而是要讓供應鏈去中共化、讓高科技外流止血、讓資本市場脫鉤、讓美國製造回流。貿易戰只是工具,其目標是制度性壓制與技術封鎖。」
黃大衛認為,這將是一場持續十年甚至更久的競爭,不求協議,只求削弱;不求和平,只求邊界清晰。
孫國祥也認為,特朗普1.0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貿易逆差改變中方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手段當然包含的是關稅威脅、談判、簽署協議,敘事的核心是中國(中共)是競爭的對手。
而特朗普2.0主要的目標是加速中美經濟脫鉤,保護美國供應鏈、技術安全,「手段跟策略就是比較偏向直接施壓,關稅長期化,打擊轉口貿易,因此敘事核心中共是戰略對手」。特朗普的重點不僅是談成協議,而是要重塑全球的供應鏈秩序。
「即使美國出現短期的市場波動或來自盟友的壓力,特朗普政府似乎不再妥協,將從談判施壓轉變為結構性的脫鉤,從單邊關稅擴展至技術人員、金融的限制。」
而中方轉向更封閉、意識形態導向的經濟戰時的體制,「這些變動,都使我們看到,低的對話信任、低的協議空間,跟高風險的對抗的情形」,孫國祥說。#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