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月份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創下6個月來的最大同比跌幅,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顯示連續3個月同比下跌。專家分析認為,這些數據反映出中國經濟已進入「深層通縮螺旋」中,如不改善,後果嚴重。
據中共官方5月10日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全國的工業PPI同比(指與去年同期相比)大跌2.7%,跌幅大於3月的2.5%,並且是6個月來的最大同比跌幅,PPI環比(與上個月相比)下跌0.4%。
4月的工業生產者購進物價指數(PPIRM)同比也大跌了2.7%,環比下跌0.6%。
今年前4個月的PPI和PPIRM平均值也比上年同期大跌2.4%。
此外,4月的CPI同比下跌0.1%,與3月的同比下跌幅度持平,並且已經連續3個月同比下跌。
PPI和CPI雙下跌 中國經濟陷入深層通縮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記者表示,PPI下跌有兩個可能原因,一個是中國的原物料價格在下跌,另一個是下游需求也在減緩。
他說,這兩方面都暗示著「中國目前工廠的環境不佳,工廠的營運不好」。
黃世聰進一步解釋說,中國工廠前一陣子生產的產品沒有賣出去而變成庫存,可是生產物價一直在往下跌,導致現在生產出的東西比之前的價格更便宜,那麼之前的庫存又沒有消化掉,這樣工廠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告訴《大紀元》說,美中關稅戰對中共經濟造成重創,中國企業「出口受阻,又導致企業內捲加劇,反映出來就是PPI同比和環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黃世聰表示,PPI持續下跌的影響會傳導到CPI,這是「點燃通縮」的一種可能狀況。
他解釋說,通縮的意思通常是民眾的實際購買力不足,購買力不足時,廠商就要降價促銷,那麼廠商的獲利空間也會受到壓縮,這就會導致一種「停滯性的通縮環境」。
徐真表示,從微觀來看,中國的破產潮和失業潮導致百姓收入銳減,人們「不敢,也沒有能力消費」;從宏觀來看,美中關稅戰讓中國商品的「外需市場急劇萎縮」,而內需市場又嚴重不足,這使得CPI連續幾個月的同比下降。
「這些數據反映了中共經濟已經進入深層次的通縮螺旋中,且還遠沒有見底的跡象。」徐真說。
中共自己對PPI和CPI改善無解 被迫在關稅戰中認慫
黃世聰表示,中共能夠自己解決PPI和CPI下跌情況的「可能性很低」。
他也提到,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內捲的狀況相當嚴重,導致PPI一再往下跌,今年又跟美國打貿易戰、關稅戰,讓自己的商品無法輸到美國去賣,「如果要把商品輸到其它國家,那勢必要降價,所以PPI數字也更不可能起來。」
同時,民間消費力道減弱,因為諸如失業或工廠營運不好,導致民間購買力道下降,那麼CPI也起不來。
「這兩個是互相關聯的,PPI起不來,CPI也很難起來。CPI起不來的時候,就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在中國,好像短時間之內沒辦法解決。除非它跟美國的貿易關係能夠恢復正常,那或許可能有解。」黃世聰又說。
5月12日(周一)傳出消息,美中雙方經貿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經過周末兩天的談判,達成一個初步「停火」協議,雙方在90天內暫時降低關稅到基準水平,美國對中國從145%對125%降到30%對10%,以緩和關稅戰。
美方表示,一些戰略產品——如汽車、鋼鋁、晶片和藥品等——的關稅不包含在內。
中方承諾「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徐真也表示,中共自己有辦法改善CPI和PPI指標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國經濟狀況會越來越糟糕,「從通縮螺旋的規律看,還在不斷加深、加大的過程中。」
他接著說:「如果通縮長期得不到改善,中共面臨的就是經濟危機向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轉化。」#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