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周二(5月13日)公開警告,中俄正在發展新型太空核導彈與高超音速武器,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國會正推動「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網計劃,以應對日益複雜且規模快速擴張的導彈威脅。

這項警告與防禦構想,預示未來10年美國在國防預算、太空部署與美中軍備競爭方面可能出現重大改革,對國際安全與地緣政治均具深遠影響。

中俄正研發可繞行南極的新導彈

根據國防情報局發布的圖文簡報,未來十年內,中共可能部署多達60枚「部份軌道轟炸系統」(FOBS)導彈,這是一種進入近地軌道後,未完成完整軌道即釋放彈頭,重新進入大氣層投彈的系統,不僅飛行時間大幅縮短,還可繞行南極方向避開美國預警與防禦系統,增加偵測與攔截的難度。

除了中共,DIA估計截至2035,俄羅斯可能也會擁有不超過12枚FOBS。

根據DIA估算,截至2035年,中共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總數(含FOBS),可能自400枚增至700枚,對地巡航導彈則將從1,000枚增至5,000枚,潛射彈道導彈(SLBM)數量也可能擴增至至少132枚。俄羅斯在這三類武器的庫存亦呈增長趨勢,顯示中俄正全方位擴張打擊能力。

此外,DIA亦評估中共將在2035年前,部署多達4,000枚高超音速武器,當中以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GV)為主,另包括氣動彈道導彈(Aeroballistic Missile)等新型載具,大幅超過目前約600枚的水準。這些高超音速武器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具備高度機動性與突防能力,部份版本可搭載核彈頭。DIA還指出,中共甚至可能已部署射程足以攻擊阿拉斯加的常規型號導彈。

DIA警告,中俄兩國正在發展多種可突破美國現有彈道導彈防禦的「新型投送平台」,包括空射巡航導彈、潛射高超音速導彈與太空打擊載具,傳統ICBM雖仍構成主要威脅,但整體導彈威脅的規模與複雜度正在迅速升高。

「金穹」防禦系統的構想與成本

為因應這類新興導彈威脅,特朗普政府正推動「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劃,作為國土防禦政策的優先項目。

據SPACENEWS報道,該系統將以層層防禦為構想核心,涵蓋攔截地面、空中乃至太空軌道發射的導彈威脅,其中優先開發的部份,包括一套部署在太空的感測器與攔截器網絡,目標是在敵方導彈「助推階段」(boost phase)即加以攔截。

然而,國防部與白宮目前對「金穹」計劃的架構、時程與總成本仍未提出具體說明。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局(CBO)分析,僅僅是太空攔截器一項,若按最低估算也需投入1,610億美元,而整體系統的長期成本可能高達5,420億美元,甚至更高。

「金穹」系統的構想,讓人聯想到冷戰時期列根總統未能完成的太空防禦計劃「星戰計劃」(Star Wars),但目前距離實際部署仍有巨大技術與財政挑戰。即使如此,這一構想已被特朗普列為其第二任期的重大國防投資之一。

美議員成立金穹小組 推動國防採購改革

在國會層面,蒙大拿州共和黨參議員蒂姆‧希伊(Tim Sheehy)於周二宣布成立「金穹核心小組」(Golden Dome Caucus),推動該系統在立法與撥款端的整合與推進。

希伊表示:「這項工程的規模,堪比阿波羅計劃與曼哈頓計劃,需要撥款人員、國防部、立法者與產業之間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希伊強調,雖然目前國會共和黨人提議在2025財政年度為「金穹」計劃額外撥款250億美元,但實際成本遠高於此:「這不會是一個250億或350億美元的項目。如果最終完成,『金穹』的成本可能達到數萬億美元。」

隨著中俄加速發展可規避預警系統的新型導彈,美國本土防禦正面臨冷戰以來最複雜的戰略挑戰。

希伊指出,五角大樓當前的採購體系過於僵化,不足以支撐如此宏大的計劃。

「我認為,是時候讓美國、防衛產業、軍人與國會清醒過來。我們必須重新構思如何為軍隊提供裝備。」他說。

他呼籲政府與民間產業加強合作,並強調「創新並不出自政府」,往往來自民間力量的推動。#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