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最近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部份部門將裁減人手達10%至50%。這不單是一次企業重組行動,更是一面鏡子,照出香港經濟轉型下的殘酷現實:昔日穩定的行業、體面的中產職位,正在迅速崩塌。

恒生銀行一向予人穩健形象,在港人心中更是代表着傳統銀行業的「安全牌」。但今次的裁員計劃規模驚人,連一向低調的內部員工都難掩惶恐。消息指出,即使「留得低」的員工,也要重新申請自己的職位,與外部應徵者一同接受部門主管與人力資源部的重新「認證」。這種「換湯不換藥」式的重聘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去中產化的管理邏輯:不再保障既有職位、不再承諾穩定未來,而是以靈活用工、績效至上為原則,將員工視作可替換零件。

裁員不是偶發  中產失守

這場人事地震,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不止於銀行業內部。金管局剛公布的數據指出,截至今年第一季,負資產住宅按揭個案已升至40,741宗,較去年第四季上升逾6%。而這些負資產中,不少正是銀行職員的自住物業。如果再加上樓市持續疲弱,還款壓力將大幅飆升。一場因裁員引發的信貸危機,或將成為樓市的下一波震盪。

近日市場已有警號:九龍塘一帶的高尚住宅,有個案在四年間由4,000萬港元跌至不足2,000萬成交,跌幅接近一半。對於供樓一族而言,這不僅是資產蒸發,更可能引爆財政災難。而銀行職員,竟淪為負資產「大戶」,本身就折射出中產階級的徹底失守。

AI衝擊與跑數精英的黃金歲月終結

這場裁員風暴背後,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引入亦是推手之一。過去幾年,銀行業積極部署AI應用,用於風險分析、客戶服務、自動投資建議與反洗黑錢監控。大量流程自動化後,基層與中層的工作空間被極度壓縮。AI模型一旦成形,可24小時無休地處理分析與判斷,而成本遠低於人工工資。對管理層而言,這是降低營運開支的最佳路徑;但對從業員而言,卻是一場無聲的職場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昔日銀行內部「跑數王者」——即那些衝業績、拼客戶的前線精英,如今亦風光不再。過去在恒生、滙豐等大行擔任「聯席董事」,做企業融資、私人銀行或理財顧問的職位,只要表現出色,年薪百萬不是夢。但今天,即使仍保有相同職銜,待遇卻大不如前。花紅縮水、佣金制度更嚴、資源支援減少,績效壓力卻與日俱增。,曾經的「金融貴族」如今變成壓力鍋下的輸家,連尊嚴與希望也一併被蒸發。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真正「穩陣」的職業恐怕只剩政府工。而在今日政治氛圍下,這些職位往往附帶意識形態要求,不再單憑專業取勝。有能力的專才,卻因不願「表忠」,被排除在穩定體制之外。社會的上流通道被扭曲,中產階層的信心亦被消磨。有聲音指內地專才來港可提振經濟,但事實上,即使有新移民在港置業,他們的數量與消費力也無法支撐整個樓市。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對香港缺乏深厚歸屬感,當政策風向逆轉,他們的資金與人脈可能迅速抽身而去。

最後,恒生銀行這場裁員潮,無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從金融業黃金時代的繁華,到今天智能化管理下的人力冷峻,每一個被裁的員工、每一個跌價的單位、每一個負資產的家庭,都是轉型代價的見證者。◇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