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餐廳越來越難經營,大家樂發盈警,預期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純利按年下降不超過三成;海皇粥店、國際咖哩館等老字號紛紛結業。
原因包括經濟不景氣、留港消費情緒低,以及北上消費趨勢。更重要的是一個重要經濟現象——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是指消費者在經濟壓力下,傾向選擇更便宜的產品或服務,甚至犧牲部份品質以節省開支。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這現象尤其明顯。
大家樂和大快活這些傳統「平價餐廳」經營日益困難,因為它們的價格無法與一直存在但近年壯大的「兩餸飯」店競爭。
現今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大幅提升,大家樂和茶餐廳可能需要50至60元,而兩餸飯店以每餐30至40元的價格,提供相對實惠的選擇,吸引了大量顧客。
五一長假期期間,有大量大陸遊客來港消費,但實際消費金額是個問號。相反,不少香港人傾向到深圳等地消費,因為大陸的價格更低、選擇更多。這導致本地餐廳的客流量下滑,特別是在傳統節日旺季,香港的消費市場反而變得冷清。
消費降級的背後有多重原因。首先,全球經濟放緩、疫情後復甦緩慢,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都影響了香港的經濟表現。許多家庭的收入減少,迫使他們縮減開支。
其次,大陸餐飲業「鬥平」,價格戰激烈,這吸引了香港消費者跨境消費。相比之下,香港的餐廳因高租金和高人工成本,難以大幅降低價格。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即使在低價市場,消費者仍然追求「精品」。例如,兩餸飯店的顧客會精心挑選菜式,例如研究哪家店的黑醋骨最好吃。這反映了香港人即使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仍希望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高的價值。
這種「低價高質」的消費心態,令傳統平價餐廳如大家樂和大快活失去競爭力,因為它們的價格雖不算高,但品質和吸引力未能滿足現今消費者的期望。
消費降級對香港社會和經濟帶來深遠影響。餐飲業的盈利能力下降,導致更多餐廳結業。許多餐廳倒閉後,重新開業的可能是兩餸飯店,這顯示市場正向更低價的模式轉型。然而,這也可能導致餐飲業的同質化,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多樣性。
其次,消費降級影響了香港的經濟結構。中價餐廳(如每餐100至300元的餐廳)正面臨生存危機,因為消費者寧願選擇更便宜的兩餸飯、北上,或偶爾光顧高價餐廳和外遊以獲得更好的體驗。中價市場的萎縮,可能導致服務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對依賴這類工作的人尤其不利。
港人需要思考如何創新來應對經濟挑戰。兩餸飯店的成功,部份源於它們能以低價提供高質量的菜式。其它餐廳老闆則可以探索如何利用科技(如外賣平台)或創意(如特色打卡餐飲)來提升本地餐飲業的競爭力。
消費降級是香港當前面臨的經濟現實,但它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思考消費習慣和經濟模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若無法培養創新思維來適應這個新環境,老闆和員工們將會被其它物種獵殺。◇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