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完成第二任期內的首次重大海外訪問,目的地為中東三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這次訪問不僅鞏固了美國與中東核心盟友的戰略關係,更達成三大關鍵成果:簽署超一萬億美元的商業協議;推動敘利亞政權更替後的外交突破、重塑中東地緣政治格局;進一步穩固美元在全球能源與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這些成果源於特朗普精準的外交策略,契合三國對安全保障、經濟轉型和地緣政治平衡的需求。

一、萬億美元商業合同:安全與科技驅動的合作

特朗普此行訪問的中東三國——沙特、卡塔爾、阿聯酋——是全球最富裕的產油國,擁有雄厚的主權財富基金和迫切的經濟轉型需求。特朗普受到三國最高規格接待,並在利雅得、多哈和阿布扎比簽署了總計超一萬億美元的商業協議,涵蓋軍售、能源、航空、AI科技、製造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這些協議部份兌現了2025年1月(特朗普就職前後)三國的投資承諾,同時新增了多項合作項目。

其中沙特與美國簽署了6,000億美元的協議,包括1,400億美元的軍火採購合同,其餘約4,600億美元涵蓋能源、科技、基礎設施、醫療、航空等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沙特王儲承諾,未來可能將投資擴大至1萬億美元。

在卡塔爾,美國獲得2,435億美元的協議,包括價值960億美元210架波音客機和GE(通用電氣)航空引擎的採購協議,以及40億美元的美國軍火採購協議。波音收穫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寬體機訂單(包括787和777X),預計每年支持15.4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交付周期內累計支持超過100萬個就業崗位。卡塔爾還承諾未來十年向美國追加投資5,000億美元。

在阿聯酋,美阿簽署了2,000億美元新協議,並加速了阿聯酋此前承諾的1.4萬億美元投資的落實。新協議包括阿聯酋向美國購買28架波音787和777X型寬體飛機,14億美元的軍火等。此外,阿聯酋全球鋁業公司Emirates Global Aluminium(EGA)還將投資40億美元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建設一座新型鋁冶煉廠,這將是美國35年來首個新建的鋁冶煉廠,該項目將使美國鋁產量幾乎翻倍,增強美國製造業供應鏈。

特朗普為何贏得巨額合同?這是因為三國需求與美國優勢高度契合。

首先是安全保障的需求。沙特、卡塔爾、阿聯酋均面臨伊朗及胡塞武裝的威脅,需要美國的先進武器和軍事支持,美國對沙特的1,420億美元軍售、卡塔爾的40億美元的國防投資、阿聯酋的14億軍售均反映這一需求。

其次是中東國家經濟轉型的需求。三國都在尋求擺脫石油經濟的依賴,轉型AI、高科技和多元化經濟。美國擁有頂尖科技公司,可以滿足這些國家的技術轉型需求。例如,阿聯酋正在與美國合作計劃建成美國之外最大的AI數據中心園區,佔地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

二、重塑中東地緣政治格局:敘利亞「變天」、伊朗被孤立

特朗普此行的第二大成就是重構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通過鞏固傳統盟友、推動敘利亞關係正常化、孤立伊朗,為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鋪平道路。

5月14日,特朗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見敘利亞臨時總統沙拉,這是美敘25年來的首次領導人接觸,由沙特王儲主持,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遠程參與。美國隨後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並推動其加入《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恢復接觸。

敘利亞原來是由親伊朗的什葉派阿薩德政權統治,2024年12月在沙特、土耳其支持下,沙律領導的遜尼派反對派武裝推翻了阿薩德政權。新領導人沙律雖有極端背景,曾經被美國懸賞通緝,但是他宣布放棄伊斯蘭聖戰主義、接受多黨制和世俗法治,獲得遜尼派國家的廣泛承認。沙特、卡塔爾和土耳其都支持與敘利亞新政府接觸,並希望通過投資促進敘利亞的重建。沙特甚至同意償還敘利亞對世界銀行的債務,以推動其經濟復甦。特朗普此次出訪抓住此時機,推動敘美復交,並以重建援助作為籌碼,進一步孤立伊朗。

當前,伊朗在中東的代理人網絡正在迅速瓦解:胡塞武裝5月6日宣布停火,特朗普稱其「已經投降」;哈馬斯幾乎被以色列摧毀;敘利亞倒向美國。這使得伊朗在整個中東陷入戰略孤立。

5月15日,特朗普在卡塔爾表示,美國與伊朗正非常接近達成核協議,在某種程度上德黑蘭已經接受協議條款。不過特朗普也警告,如果達不成協議的話,壞事馬上就來,暗示可能採取軍事行動摧毀其核設施。伊朗最高領袖顧問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回應,伊朗願意承諾不製造核武器、銷毀其高濃縮鈾、接受國際核查,但前提是全面解除制裁。

三、鞏固石油-美元體系 挫敗人民幣挑戰

特朗普此行的第三大成就是強化了美元在全球能源貿易和國際金融中的核心地位,挫敗了中共近年來推動「人民幣-石油結算體系」的圖謀。

自1970年代布列頓森林體系(黃金-美元體系)瓦解後,為了使美元繼續充當全球儲備貨幣。美國和沙特結成盟友關係,美國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而沙特承諾石油出口只接受美元計價。沙特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中最大的產油國,沙特的態度也影響了OPEC其它成員,從而確立了全球能源貿易中的美元壟斷地位,由此確定了石油-美元體系。這也是為何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特殊盟友,特朗普為何在兩個任期的首次出訪都選擇沙特為第一站。

近年來,中共積極推動人民幣能源結算,與沙特談判數年,在2022年拜登政府時期一度接近達成目標。然而沙特始終未邁出實質性一步,核心原因在於人民幣缺乏自由兌換機制與政治穩定保障。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迅速拉緊與沙特關係,並以巨額投資合作加固雙方的經濟、政治和軍事聯盟關係。此次出訪中東,特朗普為美元體系注入新的安全保障:一方面美國為中東國家提供安全保護與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另一方面中東主要產油國持續以美元結算石油輸出。通過巨額商業協議與地緣格局的重塑,特朗普不僅阻斷了中共在中東的金融擴張企圖,也以行動穩定了全球市場對美元的信心。

結語:

中東正處於劇變之中,敘利亞新局、伊朗困境、美元穩固與中共滲透受阻,共同勾勒出特朗普政府意圖打造的「後拜登時代中東秩序」。特朗普此次中東訪問不僅帶回了萬億美元級別的商業合約,更釋放出一個強烈訊號:美國正在以新的方式重返中東主導地位。#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