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洲一家稀土公司宣布,已在其馬來西亞工廠首次成功生產出了關鍵重稀土鏑(Dy),這使該公司成為中國以外首家實現商業化精煉重稀土的企業。專家分析認為,這是全球稀土供應鏈打破中共壟斷、開始「去中化」的戰略性突圍和重要里程碑。

澳洲萊納斯稀土有限公司 (Lynas Rare Earths Ltd)5月16日發布聲明確認,該公司的馬來西亞工廠首次成功生產出了氧化鏑(Dysprosium Oxide)。

萊納斯公司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阿曼達‧拉卡澤(Amanda Lacaze)在聲明中宣布:「此次鏑的量產符合規格,這是增強供應鏈韌性的重要一步,並為客戶提供了從中國境外供應商採購(稀土)產品的選擇。」

鏑是製造高性能磁鐵的關鍵原料,廣泛用於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和光碟機等高科技產品,以及核能反應爐與特定醫療設備。

拉卡澤女士在聲明中強調說:「萊納斯目前是全球唯一在中國境外商業化分離重稀土產品的生產商。」她表示,萊納斯公司現在「正在與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客戶就重稀土供應進行接觸」。

萊納斯公司曾在4月28日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宣布,新的重稀土分離生產線已於第一季度在馬來西亞投入使用,預計5月將首次生產出鏑,6月將生產出鋱(Tb)。

該季度報告還預告說,對萊納斯的重稀土產品的定價將反映出市場對中國以外這些產品的高需求。

據報道,萊納斯公司自2012年起即開始在馬來西亞加工從澳洲開採的稀土精礦。這次馬來西亞加工廠成功開始商業化投產精煉稀土,是萊納斯全球稀土布局中的關鍵進展。

稀土供應鏈的戰略性突圍和重要里程碑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澳洲萊納斯公司成功分離出氧化鏑,這對於全球稀土供應鏈來說是「一場戰略性的突圍」。

他說:「萊納斯的突破意味著中國第一次在重要的稀土最後一道供應環節上被打破壟斷。這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供應鏈的主導權問題。」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告訴大紀元記者,萊納斯成功生產出鏑這一事件是「技術與產業自主的里程碑」,「這首先打破了中國對稀土元素的一些壟斷」。

他說:「這意味著全球首次出現中國以外的重稀土分離商業的產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了真正的替代來源。」

目前,中國出產的稀土佔全球市場的約70%,稀土分離加工產能中的90%也由中方企業控制。

黃大衛說:「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未來可以建立不完全依賴中國的稀土戰略儲備體系。投資資金將湧向中國以外的精煉廠和礦產基地,中國會慢慢失去對稀土議價的『核選項』。」

他認為,萊納斯這一突破的象徵意義不輸於美國對中共的晶片制裁,並「對於未來北京的資源戰略構成心理打擊」。

孫國祥表示,萊納斯首次分離鏑的成功「標誌著西方國家在關鍵礦產鏈條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未來可能會擴大到鋱等其它重稀土,因此會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產生供應多元化的影響,價格與議價權也會受到影響」,並對產業投資、政策推動和長期布局產生影響。

他說:「這將會提升西方國家在新能源與高科技產業的原材料安全,有助於全球產業鏈去風險的重構,長遠看會削弱中國在稀土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

中共把稀土武器化的做法將不再有效

黃大衛表示,中共把稀土作為一種「準武器」來使用,它通過出口控制、主導全球議價和在外交談判中作為籌碼等「資源威迫戰略」,使稀土成為其對付西方國家的「一種具備政治施壓力的資源性武器」。

但是現在,澳洲企業的技術突破成為讓中共的這種資源威迫戰略「破功」的警訊,「目前這只是一個訊號,要看未來能否量化生產,只有澳洲(萊納斯)能夠進行量化生產才能(對中共)進行有效威脅。」

孫國祥也指出,中共近年來將稀土提升為戰略資產,首先是為強化中共的「國家安全與戰略的主導權」,並「對依賴中國稀土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歐洲等,形成某種戰略牽制」,使中共「能夠在國際談判中擁有更大的議價權」,以及在美中科技戰、貿易戰的背景下,讓稀土成為中共「反制西方制裁與技術封鎖的重要籌碼」。

他認為,中共對稀土的價格控制也讓其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但是當西方國家有能力部份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後,「供應鏈韌性會上升」,「國際市場將會出現更多價格與供應的談判空間」,會削弱中共的價格控制能力。

孫國祥也認為,在短期內,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和加工國,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將會逐步下降,國際產業鏈去風險與多元化的趨勢會隨著中共禁止稀土出口而加速。

黃大衛也說,中共越把稀土當作武器,別的國家就越想與中國脫鉤,形成一種「逆反催化反應」。

萊納斯已經得到美國國防部支持,以打破中共對關鍵稀土礦產的壟斷。2023年,萊納斯獲2.58億美元資助金在德薩斯州建立重稀土加工廠,預計2026年可以投產。

有輿論認為,中共可能會因為澳洲企業在稀土供應鏈「去中化」上拔得頭籌功而報復澳洲。

黃大衛對此回應說:「北京對澳洲的經濟報復空間在縮小,過去打壓澳洲的礦產、葡萄酒、煤炭,如今可能會反噬回來。」

他認為,中國的稀土地緣優勢會減弱,更多西方國家將轉向澳洲、加拿大、格陵蘭,甚至非洲尋找替代合作,而「北京將面臨稀土外判化的連續反應。簡單來說,這不只是供應鏈重組,而是(稀土)戰略主導權從東南亞向南半球轉移的一個象徵。」

孫國祥也說:「澳洲萊納斯的技術突破是全球稀土供應鏈結構性的轉折點,這將削弱中國(中共)的壟斷和戰略籌碼,推動全球產業鏈的多元化與西方國家的政策連動,北京在稀土領域的影響力將會逐步面臨實質的挑戰。」#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