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澳門雖然都經歷過歐洲列強統治,但統治所留下的痕跡,程度卻不太一樣。澳門隨處可見葡式碎石路,用碎石砌成各式各樣黑白相間的圖案,未攀爬到大三巴牌坊已感受到舶來氣息。反觀香港,70、80年代大舉拆卸殖民地年代建築,今天金鐘、中環等核心地段已看不到多少殖民地建築,除非細心留意中英並列的街名牌,否則並不容易一下子就看出外國統治的痕跡。

固然,香港的普通法沿自英國,所以英國早已奠定香港的各種制度,間接造成香港人對英語的崇敬態度。看過一些網上討論,說香港人對待各種外語的學習態度,例如英語、日語、韓語等,對英語的態度是最嚴苛的。然而幾十年所見,除了對字詞的串法堅持英式外(例如要寫favourable而視美式favorable為錯誤),香港的英語學生對語言背後的英國文化往往不甚了解,以致不少人移民英國後可能出現種種文化衝擊。

英式英語,以含蓄、婉轉、有話說三分(understatement)、不令人尷尬等為特點。人家聽你講些甚麼,往往會說「very interesting」(非常有趣),但對方的真正意思可能是「very boring」(非常沉悶)。要對某事表示肯定,可能會說「not bad」(不太差)、「not bad at all」 (真的不太差),但意思其實是十分肯定。

當你聽到對方說「fine」(好的),有時意思其實相反:「I am not fine」。 所以,人們在日常對話中在我們認為要用「fine」的時候,往往會說「lovely」。如果聽到人們不說「lovely」而說「fine」,意思可能是有點不高興了。 

我最近在一本書中見到一個經典的英式婉轉寫法。英超球隊水晶宮(Crystal Palace),名字源於1851年全球首次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場、在倫敦海德公園用玻璃搭建的同名建築。這個建築其後拆遷,最終因火災而毀掉,但關於這個舉世聞名的建築有不少著述。我最近讀的這本,在引言中這樣說:「My apologies for presenting yet another work on the subject are several.」(我很抱歉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就這個題目寫了另一本書)。明明寫書是好事,卻以致歉作為引言,這充份反映含蓄嫌遜已是一種入骨入血的民族性。

講到這種文化特性,不得不提Rob Temple這個人。他與很多人一樣,因為這種民族性而時常碰壁,卻苦無解決方法,便決定到網上「圍爐」,於2012年聖誔前夕在推特(Twitter,今改稱X)開設戶口@soverybritish,分享相關事例,想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訂閱人數已逾10萬,再4個月後逾30萬。到了今天,soverybritish已改稱Very British Problems,各個社交平台的總訂閱人數已逾500萬,平時一則帖文的讚好人數可達數千。雖然Rob Temple言明「I’m also sorry to have to tell you that there’s no cure for VBP」(我很抱歉VBP沒有可治療的方法),但最少他眾多的著作和網站不斷更新的內容,提供了捷徑認識英國撲朔迷離的語言文化。◇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