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贏得美國「范克萊本國際鋼琴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冠軍的香港鋼琴家、現年29歲的沈靖韜(Aristo Sham)今日(12日)接受媒體視訊採訪,形容香港的藝術配套屬亞洲最好,藝術氛圍對其音樂發展至關重要,勉勵香港演藝學院的學弟學妹要熱愛藝術和不要放棄。
香港出生的沈靖韜從3歲開始學琴,6歲作曲,10歲時更贏得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打破中國鋼琴家郎朗12歲時創下的奪冠紀錄。今次贏得「范克萊本國際鋼琴賽」,獲得10萬美元獎金、3年個人化職業生涯指導、美國與國際巡迴演唱會安排、錄音專輯等。
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賽」多輪比賽中,他總共演奏約4.5小時的樂曲,各輪賽事間隔時間短。沈靖韜說,自己每輪選曲的風格截然不同,希望讓觀眾與評委看見自己多樣的面向,要完全專注演出極具難度。
他透露,在完成第二輪比賽後,自己曾有一整天未碰鋼琴,以便讓體力與精神獲得恢復。他印象最深刻的選曲是第二輪的貝多芬《降B大調第29鋼琴奏鳴曲第106號》,認為此曲的理念與技巧很深奧,練習這首曲時對理解其它樂曲也有幫助。
他獲得市民熱烈支持而感動,最想感謝家人對自己的支持與愛,在完成最後一輪比賽後,已收到母親的訊息,得知母親特意前往美國為自己帶來驚喜,並於頒獎典禮當日上午抵達,十分高興母親能與自己共同經歷這一重要時刻。
沈靖韜憶述自幼學習鋼琴,童年時覺得彈奏鋼琴如同玩玩具,直到21歲才逐漸深入研究音樂。回顧多年的音樂歷程,他認為香港的鋼琴教育對自己至關重要,在7至14歲時師承全球頂尖的音樂導師兼知名鋼琴家黃懿倫,若無其教導難有今日的成就,至今仍受其音樂理念與結構的影響。
冀更多藝術家訪港交流
沈形容香港的藝術環境很良好,幼時常參加各種音樂會及大師班,接觸世界級的音樂與藝術家,對其音樂發展影響深遠;亦認為當前香港的藝術文化不斷進步,希望吸引更多藝術家訪港交流,推動本地藝術發展。
當被問及若留在香港能否取得今日成就,他回應稱作為音樂家需具備豐富的想法,前往不同地方體驗當地文化有助於提升自我,難以斷言留港發展或出國是否會有不同成果。疫情前他每年到20至30個國家演出,但疫情期間因無法出國,許多演出都被取消,經濟收入減少的同時,也讓他失去自我。2023年,他前往美國攻讀文憑,用了兩年時間,才逐漸重建對比賽的信心。
關於未來發展,沈表示將在全球各地進行演出,8月30日首站即返回香港。他近年較少在香港或亞洲演出,十分高興能回港表演。他勉勵學習樂器的市民要熱愛音樂,若父母強迫孩子學習,令他們厭惡音樂,反倒是本末倒置,認為學習音樂的核心在於讓人生更充實。@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