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6月18日),馬來西亞政府回應中國公司在其境內使用美國晶片訓練中國人工智能(AI)模型的媒體報道。他們表示,仍在與相關機構核實此事是否違反馬國國內法律法規。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與工業部(MITI)發出的一份新聞稿說,在該國使用的美國禁止出口中國的英偉達晶片或人工智能晶片的伺服器,不屬於《2010年馬來西亞戰略貿易法令》明確規定的管制商品。
「但馬來西亞仍將配合它國的要求,協助監管其出口管制下的敏感貨物貿易。」聲明說。
《華爾街日報》6月12日援引消息人士報道,中國公司的工程師為繞過美國的晶片限制,搬運15個硬碟的數據飛往馬來西亞,在當地數據中心租用300台(在中國)被禁止的英偉達晶片伺服器訓練中國的大型語言模型。
報道說,考慮到通過互聯網傳輸海量數據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這家中企最終選擇一個最高效的方法,靠人搬運存有數據的實體硬碟進入馬來西亞。
在出行前,該公司在中國的工程師花了超過八周的時間優化數據集,並調整AI訓練程序,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攜帶數據離開中國,就很難再進行重大調整。
這些工程師最近帶著相關成果返回中國,這些數百GB計的數據包括指導AI系統輸出的模型參數。
此類操作正在試探美國出口限制措施的極限。自2022年以來,美國為維護國家安全,收緊了向中國銷售高端AI晶片和其它技術的相關限制。然而,中國企業一直在利用各種變通方法繞過限制。
MITI的新聞稿說,「馬來西亞堅決反對任何個人或企業規避任何出口管制或從事非法貿易活動」,同時始終致力於執行國際貿易法規,確保全面遵守全球出口管制措施。
該部提醒說,馬來西亞對任何國家的單邊制裁都保持中立,但「建議在馬國營運的企業,遵守其它國家適用於其國際商業活動的單邊出口管制,以避免其業務受到任何二次制裁」。
「MITI將始終堅決打擊任何在馬來西亞營運的公司,包括從事半導體和人工智能行業的公司,違反馬來西亞和國際貿易法規的行為。」聲明寫道。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與工業部以及數碼部共同負責境內數據中心的活動。
近幾個月,有公司紛紛搶購由英偉達和美光開發的高端晶片,將其安裝在位於東南亞的數據中心。
根據房地產服務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的估計,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數據中心容量已接近2,000兆瓦。這相當於歐洲最大的數據中心市場倫敦和法蘭克福的容量總和。
據台灣國際貿易署的數據,馬來西亞僅在3月和4月就從台灣進口了價值34億美元的AI晶片和其它處理器,超過了此類晶片2024年的全年進口總額。#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