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位小米SU7車主因「眼睛小」被車載駕駛員監測系統(DMS)頻繁誤判為疲勞駕駛,一段短途行程中被提醒「請專注駕駛」20餘次。此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網民紛紛調侃「小眼睛車主慎選智能車」。同時,小米SU7近期接連發生「過坑斷軸」與致命交通事故,引發公眾對其產品質量與智能駕駛安全的質疑。

小米SU7誤判「疲勞駕駛」 引發熱議

浙江車主李先生近日駕駛小米SU7時,因其「眼睛小」被車載DMS系統頻繁誤判為疲勞駕駛。短途行程中,系統發出20餘次「請專注駕駛」警告。李先生表示,自己駕駛狀態正常,即使刻意睜大眼睛也無法阻止提醒。該事件影片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引發網民熱議,有人調侃:「小眼睛車主開智能車要三思。」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小米汽車客戶服務回應稱,DMS系統是每輛車的標配安全功能,可能因過於靈敏導致誤判。客戶服務建議用戶可手動關閉提醒功能,但強調出於安全考慮不推薦此操作。事實上,類似誤判並非小米獨有。2022年,一位小鵬車主因「眼睛小」被系統判定為疲勞駕駛,導致無法使用導航輔助功能(NGP),事件當時引發廣泛關注。

目前,主流DMS系統通過錄像頭捕捉面部圖像,根據眼部開合與頭部姿態等指標判斷駕駛員狀態。然而,受限於算法模型、硬件性能及訓練數據的多樣性不足,系統對「小眼睛」、強光下眯眼或佩戴墨鏡等場景的識別準確率較低。

實際上,嵐圖、蔚來等中國電動汽車品牌也曾出現類似誤判。為提升準確性,Tesla等車企已採用多重驗證機制降低誤判率,而小米SU7的這次風波顯示其在算法優化與硬件調校上仍有改進空間。

小米SU7安全事故頻發 從「斷軸」到致命車禍

近期,小米SU7接連發生兩宗備受關注的安全事故,引發公眾對其產品質量與智能駕駛安全的質疑。2月份,一位車主反映,車輛在通過坑窪路段後出現「斷軸」問題。

小米汽車隨後發文澄清,但該車主社交媒體帳號被封禁,引發網民對事件真實性的進一步猜測。有專業人士指出:「輪胎爆胎後輪轂損傷有限,但擺臂斷裂,與常規機械邏輯不符。」

更嚴重的事故發生在3月份,安徽銅陵一輛小米SU7在「Navigate on Autopilot」(NOA)智能輔助駕駛模式下失控撞向護欄後起火,導致車內3名女大學生不幸遇難。

小米汽車表示,事故發生時車輛的自動緊急制動(AEB)系統工作速度範圍為8至135公里/小時,且無法識別錐桶、水馬、石頭等障礙物。對於車門鎖死與起火原因,小米尚未提供明確解釋。

有車企智駕業內觀點推測認為,這次事故可能因系統對前方障礙物識別延遲,導致AEB未能及時啟動。當前智能駕駛系統的感知能力仍存在侷限性,特別是在應對非標準障礙物時。有陸媒文章指出,市場上部份「智能駕駛」宣傳或存在誇大嫌疑,成為資本市場的「泡沫神話」。

車企爭議與輿論監管

小米SU7接連發生的事故不僅對其品牌聲譽造成衝擊,也促使業界重新審視電動車智能駕駛系統的安全性與質量控制標準。事故曝光後,小米集團在香港交易所的股價連續兩日重挫,市值蒸發超1,200億港元,品牌正面臨成立以來最嚴峻的信任危機。

小米SU7的系列事件凸顯了當前智能駕駛技術的挑戰。DMS系統的誤判問題反映了算法對多樣化人群適應性的不足,而「斷軸」與致命事故則暴露了產品質量與智能駕駛系統在極端場景下的可靠性問題。

層出不窮的事故引發了輿論對中國汽車行業監管的討論。然而,中共當局監管的對象卻針對自媒體等網絡輿論,此前網信辦多次發文禁止「抹黑詆毀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在當局的大力支持下,小米、比亞迪等多家車企聲稱遭遇「網絡暴力」,或公開懸賞徵集相關線索,或直接控告相關自媒體、汽車博主,而中共法院的判決通常更傾向於車企。#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