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在消化系統疾病周(DDW)會議上發表的研究,臍帶血中的基因資訊可能揭示嬰兒未來罹患糖尿病、肝病或中風等健康問題的風險。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遺傳工具,分析嬰兒DNA中關鍵部份的化學模式,這些部份稱為印記控制區,負責調節基因的開關。當這些基因被啟動,其影響可能持續至胎兒發育後的整個人生。
「令人振奮的是,我們現在擁有一種工具,能掃瞄整個基因組以尋找這些印記區域,這在過去無法實現。這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代謝疾病的警示訊號,還可能應用於其它健康問題。」研究首席作者、杜克大學內科住院醫師阿什利‧喬威爾博士(Dr. Ashley Jowell)在消化疾病周媒體發布會上表示。
研究方法與結果
這項研究分析了38名參與北卡羅萊納州新生兒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兒童臍帶血,該研究為一項長期出生隊列研究。研究人員評估了在孩子7至12歲時收集的健康數據,聚焦印記控制區的DNA變化。
健康數據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肝臟脂肪含量、三酸甘油酯水平、血壓、腰臀比及肝酶水平。肝酶升高可能反映肝功能異常。研究發現,多個DNA變化區域與日後代謝功能障礙相關。
具體而言,TNS3基因的變化與肝臟脂肪堆積、較高肝酶水平及腰臀比增加相關。GNAS和CSMD1基因的變化則與血壓、腰臀比及較高肝酶水平有關。
研究還觀察到基因變化的性別差異。喬威爾表示,這可能解釋為何代謝疾病在男孩與女孩中的表現有所不同。
表觀遺傳學的意義
共同作者、杜克大學醫療系統醫學副教授辛西婭‧莫伊蘭博士(Cynthia Moylan)指出,表觀遺傳訊號在胚胎發育期間形成,可能受母親健康狀況或生活方式(如飲食)的影響。
表觀遺傳學研究基因表達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涉及DNA序列本身,而是反映環境因素的作用。
她在新聞稿中表示:「若能在更大規模研究中驗證這些發現,可能為高風險兒童開發新型篩查工具和早期干預措施開啟大門。」
未來展望
目前,後續研究正在進行,因現有發現尚未確定基因變化與疾病的因果關係。喬威爾表示,若DNA標記得到驗證,將有助於醫生和有風險的孩童家庭在症狀出現前,針對高風險健康問題採取預防措施。
她強調,嬰兒出生時攜帶這些標記並不意味疾病無可避免,而是能幫助小兒科醫生識別哪些孩子更易罹患特定疾病。
「想像未來能像篩查聽力或視力一樣,篩查代謝疾病的風險,這是我們研究的目標。」喬威爾說。#
原文: Study: Umbilical Cord Holds Answers to Future Diseas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