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關於神話和特定神話故事的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些古老的傳說看起來遙遠、古老,似乎與現代的文化和政治討論無關,但事實上,神話從未如此切中時代的核心。為甚麼這麼說呢?
現代理論宣稱真理與神話完全是相對的或因文化而異的,其實不然:神話提出的某些真理是普世的,甚至是永恆的,並且在每個時代都會重現——包括我們這個時代。
讓我們從一本東方的經典說起。
《道德經》裏有一句話:「不知常,妄作凶。」不識恆者,墮於惑罪;這裏的關鍵字「常」也就是「永恆」,指的是那些不隨時代或潮流改變的真理。
希臘神話以及其它許多跨文化的神話,都是以故事、圖像或象徵形式來捕捉這些真理。它們講述現實的本質、人類的侷限性、公正,以及傲慢所帶來的後果。這正是它們得以流傳至今的原因。
必須一提的是,對基督教世界而言,神話不會取代基督教,只是對其進行補充。
對神話的膚淺理解
遺憾的是,現代文化越來越常將神話與虛假混為一談。字典將神話定義為「虛構的敘述」或「廣泛流傳但錯誤的信念」,但這樣的理解是極為貧乏而片面的。
神話不是不真實,而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真理——象徵、心理和形而上。正如《神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yth)的作者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睿智地指出:「神話是一種事件,在某種意義上,它發生過,並且還不斷在發生。」
這正是神話的力量所在——歷史記錄了曾經發生的事,而神話則詮釋了不斷發生的事。
以《聖經》中的「伊甸園墮落」神話為例,無論人們是否相信文中的亞當和夏娃,這個神話都是深刻而明顯的真實:人類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錯誤的方向。
我們選擇與事實、確定性、控制有關的「知識之樹」,而非想像、信任與信念的「生命之樹」。我們至今仍然這麼做,而正因如此,我們墮落了。
[點擊這裏看圖片:美國版畫公司Currier & Ives於1892年印製的兩幅版畫。左:《死亡之樹》(The Tree of Death),上面結滿了傲慢、色慾和自私的罪惡果實。(Wellcome Images / CC BY 4.0)右:《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結滿了智慧、節制和真理的美德果實。]
甚至無神論者哲學家約翰‧格雷(John Gray)也承認這一點。他提到,雖然啟蒙時代的思想家相信「知識」會使我們得到解放,但神話中「人的墮落」(the Fall)更接近真相——神話道出了一個悖論:科學在進步,但人類的行為卻變得越加不理性和野蠻。它描述的是一種狀況,而不是時序;因此,神話在正確理解的情況下,並非與科學或歷史相抗衡,而是與之相輔相成,提供對資料背後意義的洞察。
問題在於,自啟蒙時代以來,我們已經停止將神話視為活生生的存在,它已變得僵化,被視為幻想。因此,我們偏愛科學與事實,而非故事與涵義。
這一點我們在教育中也看到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科目受到推崇,藝術與人文學科則遭到邊緣化;同樣,在公共討論中,詩人遭到忽視,科學家則被視為真理的唯一仲裁者而備受尊崇。
然而,科學無可避免地需要神話。以大爆炸(Big Bang)理論為例,它是一個故事、一個敘事框架,用來解釋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現象,即使它的目標是科學的,在結構上仍具有神話特徵。
這裏並不是要使科學與神話兩相對立,而是點出神話存在的必然性,因為人類是藉由故事來思考的。
拜仁確斯(Brian Cox,譯注)教授曾經觀察到:「敘事可以被視為一種主要的心智行為。」最重要的真理——愛、正義、善良和價值是無形的,我們無法看見或度量它們,但我們卻為它們而生、為它們而死。神話賦予它們形狀,幫助我們掌握這些看不見的現實;它們讓隱而不顯的事物變得可見。
古希臘人明白這一點,他們將嚴重的行為偏差稱為「傲慢」(hubris),即僭越人類限度、拒絕承認宇宙更高秩序;並講述了那些無視這種法則之人會遭遇甚麼後果。
因此,神話並非空洞的娛樂,它們是警告也是智慧,以象徵的形式代代相傳,是我們在這亂世中找到方向的一劑良方。
混亂失序正日益成為我們周圍的常態。為甚麼?因為我們已經摒棄了曾被希臘人以及希伯來人、中國人、包括古埃及人視為不可或缺的秩序感。
希臘神話的核心就是從混沌中建立宇宙秩序。宙斯擊敗泰坦巨人後,建立了神聖的層級結構,法律和正義應運而生。然而今天,許多人撇除了等級制與限制,轉而追求無限上綱的平等,將自由誤解為放縱,將限制誤認為壓迫。
但正如《道德經》所提醒我們的:「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治理人群、遵循天道,有所節制才是最佳法則。限制並非自由的敵人,而是使意義付諸實現的構架。神話讓我們重新認識到這一點,它重新劃定邊界,並將我們導向更高法則——那些超越人類之心血來潮的法則。
甚麼是「進步」?
現代的「進步」(progress)觀念使問題更為複雜。當今所理解的進步,不僅僅是對更先進技術的信仰,其本身也是一種「迷思」(myth):相信我們必然會進步。
但是,如果這種信念讓我們看不清我們正在變成甚麼樣,那又會怎樣呢?約翰‧格雷認為,對進步的信念已然變成一種「自欺欺人的機制」,讓我們無法看清無節制的發展所造成的惡果;相比之下,神話則提供了矯正的方法。古人認為黃金時代已經過去,而我們卻認為它在前方。但兩者都是想像——只不過是大相逕庭的想像。我們的版本,或許更為危險。
諷刺的是,即使是科學,也有它自己的神話,它卻拒絕承認。科學堅持將神話視為虛構,同時編織著自己偉大起源的故事;也因為這樣,它對自己的侷限性仍然視而不見。
將神話拒於門外並沒有讓我們變得更理性,只是讓我們變得更加支離破碎。例如,馬克思嘲笑《聖經》中的真理「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並且堅稱人不能沒有食物,這完全是在誤解神話的深義。這句話並非關乎食物,而是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關於超越生存的渴望。
一旦神話遭到誤解,會帶來深遠影響的後果。20世紀充斥著各種意識形態的殘骸,這些意識形態將人類視為單純的經濟或生物存在——一種動物;而我們至今仍活在這些意識形態的後遺症中。
神話與基督教
談論神話的力量不是沉迷於虛構的幻想。相反,它能引導我們走向真理——永恆不滅、循環往復且不可或缺的真理。
本文邀請所有讀者放下現代將神話視為虛構的偏見,而體認到神話是人類一直以來講述真相的方式。如果我們不去講述、或是不理解這些故事,它們將以人生際遇的形式回到我們面前;我們卻以為是命運使然,看不到神話的意涵。
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的警言:「在你將無意識轉為意識之前,它將主導你的一生,而你會稱之為命運。」神話不是「逃避」,而是「面對」,幫助我們面對自身最深層的真相。
古希臘人知道這一點。他們理解到,即使是神祇也受到更深層法則——正義、命運、報應、天命的支配;而這些不僅僅是宗教信條,更是對世界運作方式的洞察。宇宙意味著秩序,而這種道德、心理、精神的秩序,正是我們今天最為缺乏的。
神話可以幫助我們回歸秩序,只要我們願意。
【譯註】拜仁確斯(Brian Cox),英國物理學家,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學教授,以主持「奇蹟」(Wonders of the Universe)系列電視節目為大眾熟知。
原文「The Importance of Myth and Why We Should Understand I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詹姆斯‧塞勒(James Sale)已出版五十餘部書籍,最新一部是《觀察發現高效能團隊的動力》(暫譯,Mapping Motivation for Top Performing Teams,Routledge,2021)。他於2022年獲得美國普斯卡詩歌獎(Pushcart Prize)提名。他也是古典詩人協會(The Society of Classical Poets)2017年度比賽頭獎獲得者,於2019年出席該協會在紐約的首場研討會並現場朗誦。他的詩集新作題為「StairWell」。了解更多資訊,包括作者的「但丁計劃」,請造訪EnglishCantos.home.blog。#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