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上,我在滑《華爾街日報》時,看到一則標題讓我當場愣住了:「伊朗自中國訂購足以製造800枚彈道導彈的材料」。這不只是另一則關於伊朗軍事野心的新聞,對我而言,這則消息觸動了內心更深層的警覺。

幾天前,我才剛從以色列回來。那是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參加由Larry Maher 帶領的 Exigent Foundation代表團。我走過那些飽受爭議的邊境,與住在火箭威脅陰影下的家庭交談,也見到了每天每分每秒都必須保持高度警戒的士兵們。然而,即使親眼目睹了這一切,我還是覺得:世界在談論以色列安全問題時,似乎始終忽略了一個更根本的事實。

中東和平所面對的真正威脅,並不僅僅是哈馬斯、真主黨,或任何單一的恐怖組織,而是支撐這些勢力背後的全球結構:由伊朗、俄羅斯和中共組成的極權聯盟。如果這個問題不被正視,再強大的以色列軍事力量也難以換來真正的長久和平。

脆弱的和平,持續的戰爭

我在以色列北部、靠近黎巴嫩邊境的一個叫Hanita的小型集體農莊(kibbutz)停留過。乍看之下寧靜祥和,但實際上那份平靜只是表象。當地居民帶我看了幾棟被火箭擊中的房子,並說在局勢最緊張的時候,空襲警報一天能響六、七次,甚至八次。

Hanita不只是遭受火箭攻擊,還多次面臨真主黨的滲透行動。心理上的壓力可想而知。這些傷害迫使大多數居民撤離,而很多人至今也沒回來。我所看到的,不只是破碎的房屋,更是一個社群的元氣被擊垮。

再往北走,我來到一座美麗的阿拉伯小鎮Ghajar。那裏的遊樂場周圍設有加強型圍欄,旁邊甚至就有防空洞——孩子們可以在空襲來臨時立即躲避。遊戲場和避難所的共存,說明了一切。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只是這裏的人們多麼警覺,而是他們已經將恐懼「日常化」。以色列人學會了在威脅中生活,但沒有任何國家應該被迫如此。在我短短一周的行程中,空襲警報就響了三次以上。每次警報響起時,身邊的人都不慌張,他們只是暫停一下,看看天空或手機上的最新消息,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那種異常冷靜的氛圍讓我感到不安——那不是從容,而是被迫的習慣。

以色列有權利,也有義務保護自己。精準空襲、防空系統、情報行動,都是對抗當下威脅不可或缺的工具。

身為一名移居西方的華人,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欣慰的現象:生活在美加的數百萬華人移民,大多沒有被極左思潮灌輸的反猶言論所影響。相反地,他們對以色列普遍持正面看法,甚至表達出一定的支持。這與中國國內受官方反西方宣傳影響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然而,不論是在加沙打擊哈馬斯,或是在黎巴嫩對抗真主黨,都只是治標。真正的病灶在更遠的地方:德黑蘭的意識形態野心、北京的經濟支持,以及莫斯科的戰略庇護。我逐漸意識到,以色列雖然軍力強大,卻像是在與九頭蛇作戰——砍掉一個頭,馬上又長出兩個。

風暴的源頭

伊朗不只是資助恐怖組織,它幾乎是所有武裝威脅以色列生存勢力的戰略核心。根據美國國務院2023年《國別恐怖主義報告》,伊朗持續提供訓練、資金和武器給代理勢力,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加薩的哈馬斯與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以及也門的胡塞武裝。

這些關係早已不是秘密。伊朗政權公開聲稱,它支持所謂「抵抗以色列與西方」的力量。更令人擔憂的是,伊朗的導彈能力正在迅速增強,而這些能力的背後據稱就有來自中共的物資支援。

而伊朗在發展核武方面,據說尋求協助與模仿的對象,就是中共最親密的盟友——巴基斯坦,一個長年接受中共在經濟與軍事上資助的國家。

德黑蘭與伊斯蘭堡之間的核技術交流,早已是情報圈人盡皆知的事。這樣的發展不僅對以色列構成直接威脅,更會進一步破壞整個區域與全球安全的穩定。

而更深層的問題,是這背後的結盟趨勢。俄羅斯在敘利亞與聯合國為伊朗提供外交掩護;中共則已成為伊朗的最大貿易夥伴,透過能源協議、基礎建設投資,甚至可能包括軍事物資,協助伊朗繞過西方制裁。

這個軸心不只是地緣政治的聯盟,它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同盟。三個政權都在挑戰自由民主體系,並希望削弱西方的全球影響力。這個新興的威權聯盟,正悄悄改變世界格局。

而中東,尤其是以色列,正在成為這場新冷戰的最前線。

前瞻性的戰略思維

要對抗這種錯綜複雜的威脅,以色列與其盟友必須制定更全面、更戰略性的應對方案,而不只是軍事上的回應,更要重新檢視整個國際聯盟的架構。

第一,西方領袖與主流媒體必須準確定義問題。以色列所面對的,並不是偶發的暴力事件,而是一連串由國家支持的有組織行動。伊朗、中國(中共)與俄羅斯不是各自獨立的議題,而是同一場棋局中的關鍵角色。看清這個格局,是對抗它的第一步。

第二,「亞伯拉罕協議」不僅應該延續,更該擴大。更多與伊朗同樣存有戒心的阿拉伯國家,應被納入更廣泛的安全與情報合作體系。伊朗的威脅不只是以色列的問題,而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危機。特朗普總統近期的中東之行,應從這個角度理解其戰略意涵。

第三,國際社會必須展現更堅定的決心來落實聯合制裁。伊朗與俄羅斯的採購網絡往往透過第三國或空殼公司來運作,其中許多中共企業正是供應軍民兩用材料的關鍵角色。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只要助長對民主陣營的武裝擴張,都應納入制裁名單。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以色列必須重新評估與中共的關係。多年來,以色列基於經濟考慮,與中共企業合作並分享高科技。但2025年的地緣政治局勢,早已不同於十年前。中共協助伊朗躲避制裁、與俄羅斯軍工合作的各種跡象,都應引起以色列的高度關注。繼續與北京接觸,不但會削弱以色列在道德上的立場,也會損害它長遠的戰略安全。

面對威脅,以色列應加強與印太區域關鍵盟友的合作,特別是印度、日本與台灣。這不僅有助於擴大以色列的國際支持,也能釋放明確訊號:你若援助我的敵人,我也會挺你的對手。

若以色列想要的不只是短暫的安全,而是真正而長久的和平,那麼它就必須不只是一個中東堡壘,更要成為自由世界秩序的堅定捍衛者。#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作者是知名YouTube自媒體人、時評人、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