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4日,《蘋果日報》發行最後一期,印數創下百萬份紀錄。關注新聞自由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RSF)與一群離散到海外的前《蘋果日報》記者今日(24日)出版特刊,向在香港和海外繼續報道和反抗壓迫的媒體致敬。黎智英兒子黎崇恩在公開信中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行動,讓父親儘快獲得自由。
特刊參考了《蘋果日報》以前的排版風格,共4頁。頭版大標題是「蘋果日報精神常存」,相片是2021年6月23日晚,當日大批市民聚集於將軍澳工業邨壹傳媒大樓外送別。報道回顧4年前《蘋果日報》被迫停運的經過,以及最近4年的香港新聞自由狀況。
黎智英兒子黎崇恩在公開信上形容,77歲父親的生命掌握在全球所有相信自由、民主和正義的人們手中,他形容父親的罪名是「捍衛民主、說出真相」,如今已經被單獨囚禁超過1,600天。他讚揚《蘋果日報》讓香港人在媒體上發聲,揭露暴政。
他又說,中共希望他相信,巧妙的外交手段、低調的倡議和有禮貌的請求就能讓父親出獄,但任何曾經勇敢面對霸權的人都知道,事情並非如此。他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行動,各國公民要求當地政府承諾付諸行動,讓黎智英儘快獲得自由。
昨日(23日),世界各地的無國界記者辦事處手持報紙拍照,並在巴黎等地的中共大使館外組織集會。無國界記者行政總裁柏儒廷(Thibaut Bruttin)形容,香港的新聞自由急遽惡化,但這份《蘋果日報》特刊並非訃告,而是向拒絕沉默的記者所做出之巨大犧牲致敬。他呼籲國際社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向記者提供安全庇護、核發緊急簽證、財務支援,同時也需持續向中共施壓,讓黎智英等10名遭到囚禁的記者重獲自由。
特刊亦包含一篇由前《蘋果日報》員工匿名投稿的文章,稱數以百計香港記者因政治原因或自身安全的擔憂離港,大多數人已轉行,只有少數人以某種方式在海外繼續從事新聞工作。文章形容雖然生活在海外意味著無須再擔心因《國安法》被捕,但白色恐怖仍然無處不在。
投稿人稱,一直匿名為離散媒體報道新聞,擔心公開報道可能會危及仍在香港的親友;為了保護他們,刻意避免與香港的前同事聯繫;儘管非常關心身陷囹圄的前同事,但還是克制自己不寫信給他們,「至今仍繼續支付我早已沒使用的香港號碼,只希望將來某一天他們出獄後,仍能找到我」。
特刊亦有刊登《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的專訪,她希望離散媒體能填補香港獨立媒體消失後,留下的資訊黑洞;又指離散工作有時仍感徒勞無功,但為讀者提供官方敘事以外的視角非常重要。
無國界記者稱,在短短20年內,香港的排名從第18名大幅下滑,在無國界記者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名列第140;中國在指數所評估的180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78。@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