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許多人眼中,閱兵就意味著慶祝、意味著歡樂。

展示嶄新的制服、飄揚的旗幟和精準的步法,這是值得喝彩的事情,是對秩序、傳統和犧牲的尊重和致敬。慶典閱兵激起的是記憶,而不是猜疑。

然而,當美國在首都華盛頓舉行閱兵式慶祝建軍250周年時,卻發生了另一件事。在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人湧上街頭,不是為了致敬,而是為了抗議。他們舉著寫有「不要國王」(No Kings)的牌子。在遊行中,一些人高呼「反對暴政」,還有人點燃了大火。

閱兵這件事本身並沒有改變, 改變的是人們對它的看法。

同樣的慶典閱兵,包括列隊行進的士兵、隨風飄揚的國旗和充滿愛國激情的演講,卻被以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解讀:一種是崇敬,另一種是威脅。一些人看到的是榮譽,另一些人看到的卻是專制。

鴻溝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偶然發生的。事實上,更深層次的東西一直在起作用。

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大國不僅試圖塑造美國的所作所為,而且試圖塑造美國的國家形象。冷戰期間,蘇聯試圖把美國塑造成一個虛偽和腐朽的國家。如今,中共升級了這個策略,不僅將其應用於世界舞台,還試圖影響美國人的思想。

這種策略不是通過導彈或坦克來實現,而是通過精心編排的敘事。

這並不是猜測,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外國勢力資助了美國的組織,助長了分裂和動亂。美國國會的一項調查最近揭露了目前居住在中國上海的美國億萬富翁內維爾‧羅伊‧辛漢姆(Neville Roy Singham)與打著社會正義旗號但卻宣揚與中共意識形態相呼應的言論的激進組織之間的密切聯繫。聯邦調查局(FBI)目前正在調查外國資金是否在席捲美國各大城市的暴力抗議活動中起了作用。

這些活動並不是孤立的。它們是多年來悄然展開的更大策略的一部份,這一策略在混亂中發展壯大。

要削弱一個共和國,不再需要攻擊其邊界,更有效的辦法是破壞其新年和價值觀,讓人民懷疑自己的國家,把驕傲變成恥辱,把力量變成可疑的東西。

這就是敘事戰爭的強大力量。

這種敘事運作不需要子彈。它不是通過軍隊,而是通過標籤、紀錄片、學校課程和流行口號等各種方式傳播。它讓人們拒絕自己的過去、不信任自己的制度,並最終懷疑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抗議都受外國勢力影響。自由共和國的公民有權利也有義務質疑權力。然而,抗議與陰謀是有區別的,異議與解體也是不同的。

全球性的機構也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聯合國等機構以中立的和平衛士自居,卻一再通過決議譴責美國的政策,而人權記錄糟糕的成員國卻逍遙法外。當美國變得不確定時,這些機構就會變得更加自信。當自由世界之錨搖擺不定時,真空很快就會被非民選的全球行動者所填補。

與此同時,貪婪的國防承包商繼續從不確定性中獲利,他們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永久陰影。對他們來說,無休止的緊張局勢是一門好生意。無論是國外的紛爭還是國內的混亂,都是一個上佳的市場機會。

因此,關於慶典閱兵形成的觀念衝突已不僅僅是一個觀點問題,它成了敘事崩潰的案例研究。

曾經,美國人可能在政策上存在分歧;現在,他們甚至不再認同國家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曾經代表團結的東西現在卻意味著分裂。國家象徵依然存在,內在含義卻已被改寫。

一個無法認識到自身錯誤、無法進行自我反思的國家,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

現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憤怒,而是更多的清醒。我們需要一種思想上的清醒,我們需要進行一連串的追問:誰從這個敘事中獲益?是誰花錢塑造了這個敘事?怎樣才能看穿這個陰謀?

儘管慶典閱兵是公開的,但關於其意義的爭論卻不是公開的。這場戰爭是悄悄進行的,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頭腦中。

在人們認識到內在本質問題之前,這場戰爭還將繼續下去。

這場戰爭不是通過比拚武器進行的,而是通過製造混亂。

作者簡介:

凱‧魯巴塞克(Kay Rubacek)是一位屢獲殊榮的電影製片人、作家、演說家,也曾是新唐人電視台(NTDTV)「生活與時代」(Life & Times)節目的主持人。她曾因倡導人權而被關押在中國的監獄,此後她一直致力於揭露面對現代全球形式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權。自2010年起,她還為《大紀元時報》撰稿。

原文: Why a Parade Became a Threa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