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將小學常識科拆分為科學科與人文科,全港小學必須自2025/26學年起在小一及小四年級推行人文科,並於2027/28學年擴展至所有年級。教育局今日(24日)發布《小學人文科課程指引》,要求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其中強調小學生需認識國家和社會,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成為「愛國愛港愛家」的未來主人翁。
人文科有7大注意事項,包括學生需明白香港得以繁榮穩定,「全賴國家全力支持及政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國家一分子的角度」認識國家的歷史,「正確解讀」鴉片戰爭至清朝政府割佔香港的歷史。
在「家國同心」單元中,學生將了解「國家安全」及《香港國安法》,包括中共「有權責」訂立《香港國安法》「以保障國家及國民的利益」,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使香港「持續保持繁榮與穩定」。此外,還將認識《憲法》及《基本法》如何「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政策方針的執行,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的「實踐」。
小三課程要求初步認識國家版圖和名勝古跡,小六則需認識國家在「中共領導」下,在脫貧發展、城市化、航天科技等領域的「重大成就」及最新進展,並讓學生理解國家的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國家的進步依賴人民共同努力,同時明白青年人的貢獻能推動國家進步。
在小六「國家的蛻變」學習主題中,學生需認識「抗日戰爭」。教學流程建議導師可安排學童觀賞香港「抗戰老兵」訪談錄影,讓學童初步認識抗戰時期的背景;並引導學童初步擬定對「抗日戰士」的訪談提問,通過與「抗日戰士」進行人工智能對話等方式,深化學童對抗日時期的理解,以及聯繫「維護國土安全」的重要性。
《指引》亦提出任何違反法律或人倫道德的事件或課題,均不應作為探究學習的題目,並要向學生指出這些課題「不存在討論或妥協的空間」;在教導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相關內容時,須培養學生「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和民族觀,並強調「國家版圖必須準確無誤」,建議參考大陸自然資源部的「標準地圖服務系統」。
評估方式包含「對學習的評估」、「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模式。當中,關於教師在設計測驗和考試的部分,課程指南建議教師不應持有「為考試而教學」的態度;此外,若學生在答題時出現錯別字但不影響其意義表達,教師應寬容處理。課程文件也指出,課業的質比量更重要,應避免機械式訓練學生。
另外,科學科方面,小一和小二不設筆試,以平時分作為評估成績,直到小五及小六的考試比重才提高至80%。@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