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的《列王紀上》(First Kings)中,耶和華(Yahweh)的先知以利亞(Elijah)在以色列北部的卡梅爾山(Mount Carmel)上向450名異教徒(pagan)提出了精神對決的挑戰。賭注很大:猶太人會崇拜誰,是耶和華還是巴力(Baal)?既然勝利者寫下了這本書,各位讀者朋友大概可以猜到誰贏了。
大約三千年後,隨著德國人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年)三卷本《資本論》(Das Kapital,德語,1867年/1885年/1894年)的出版,共產主義(communism)和資本主義(capitalism)就開始了一場類似的爭奪世界靈魂的高風險競賽。就像以利亞和(信奉)巴力的先知一樣,這兩種相互競爭的制度為這場鬥爭帶來了不可調和的精神根源。那麼,究竟是哪一方贏得了這場鬥爭呢?
關於共產主義的靈魂,如果可以說有的話,那就是無神論哲學(atheism)。馬克思是一個公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的一些書籍表明他對上帝的反感令人吃驚。至少有一部書《馬克思與撒旦》(Marx & Satan,1986年)抓住了這個事實,聲稱馬克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魔鬼崇拜者。當然,大家一致的看法是,馬克思只是拒絕接受神的信仰。如果他是邪惡的工具(考慮到他對世界的顯著影響,這個說法並不誇張),那麼他一定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愚弄的。
前蘇聯、毛時代的中國、北韓和柬埔寨等各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權,對本國人民的宗教信仰發動了無情的戰爭,這也證明了共產主義的無神論本質。即使在今天,中共政權在經歷了馬克思主義在經濟上最不健康的方面之後,仍然繼續壓迫獨立的基督徒,並將一百多萬維吾爾族穆斯林關進勞教所進行所謂的「再教育」。
而在另一方面,資本主義雖然不信奉任何特定的宗教信條,但它最先是源自於歐洲的基督教文化母體。德國現代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年)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1905年)一書中指出,這並非偶然,而是基督教新教中蘊含的精神奮鬥和成長倫理在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中找到了可以類比的世俗表現形式。
此外,基督教將個人視為價值和作用的中心,這也使其與資本主義制度天然契合。雖然《新約聖經》對窮人(無論是精神上的窮人還是金錢上的窮人)深表關切,但它提出的補救措施不是集體命令,而是個體的愛護。資產可以,而且往往應該贈與他人,但正如《舊約聖經》中所說,「不可偷盜。」(Thou shalt not steal.)承認私有財產只是《聖經》人類學的一部份。
今天,自從馬克思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圓頂閱覽室裏,在個人貧困的情況下撰寫的憤怒的三部曲《資本論》出版以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
在此期間,資本主義經濟比人類歷史上任何其它制度都更多地提升了人民的物質福祉。美國當代經濟學家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出版了三卷本巨著,這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不朽著作,其中最後一卷是《資產階級的平等》(Bourgeois Equality,2016年)。在書中,她將資本主義知識範式的轉變歸功於「偉大的富足」(Great Enrichment),由於這種富足,在兩個世紀裏,資本主義社會平均生活水平提高了三十多倍,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時期。
在《偉大的富足》(The Great Enrichment,2017年)一書中,美國政治學家彼得‧麥克納馬拉(Peter McNamara)認為麥克洛斯基證明了「……商業培養了一系列美德,這些美德由高度改良的亞里士多德(Aristotelian)美德與基督教的『信、望、愛』的美德揉合而成。支撐『偉大的富足』的『資產階級交易』(Bourgeois Deal),在經濟和道德上都堪稱贏家。」
在記分卡的另一面,接受馬克思體系的社會留下了這樣的記憶:例如,為把人們困在自己的祖國而修建的長達96英里的(柏林)牆,無法購買基本消費品的購物者排起的長隊,以及一種反常的道德生態,在這種生態中,思想警察把持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塞進擁擠的集中營,蘇俄時期一位知名的囚犯、著名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2008年)把這種集中營稱為「古拉格群島」(Gulag Archipelago)。
那麼,在這兩種制度中,哪一種效果最好呢?
合理的答案只有一個。然而,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意識形態鬥爭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結束。這是因為它實際上可以追溯到比爾‧馬克思甚至比先知以利亞還要久遠的年代。在《舊約聖經》中的《創世紀》(Genesis)中,蛇誘騙夏娃(Eve)吃下禁果,聲稱這會讓她變得像上帝一樣。為了追逐這種烏托邦式的願景,人類的祖先失去了天堂樂園。
就像那條蛇一樣,共產主義者也聲稱,只要每個人都與計劃保持一致,他們就能創造出烏托邦。為了這樣一個美好的目標,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資本家是現實主義者,他們明白人類不可能自我完善。這一點就像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年)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the law of gravity)一樣,被不斷證明是正確的。最好的辦法是建立一種制度,既能接受人性的不完美,同時又能賦予人們自由,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奮鬥,去完善自己。由此產生的個人成長不僅會帶來更自由的社會,而且會帶來更富裕的社會,這一點在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已經得到證明,目前在繼續且永遠得到證明。而相比之下,曾經是共產主義最大希望的蘇聯,早在幾十年前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裏了。
本文刊自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的智庫「美國經濟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簡稱AIER)的網站。#
作者簡介:Paul McDonnold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他的文章曾發表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世界雜誌》(World Magazine)、《期刊存儲日報》(JStor Daily)等多家報刊雜誌上。他擁有北德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經濟學研究碩士學位,著有關於經濟恐怖主義的小說《自我盈餘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Ego Surplus,2010年)等著作。
原文:The Spiritual Battle Between Communism and Capitalism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