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6月份,蘇聯流亡者、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2008)向美國和英國聽眾發表了五次演講中的第一次演講,這些演講隨後結集為《告誡西方》(Warning to the West,1986)一書出版。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仍然有必要重溫索爾仁尼琴和他的警告。


首先是索爾仁尼琴這個人,美國年輕人對他大多知之甚少。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經歷了前蘇聯時代和如今的俄羅斯時代。他在大學學習物理和數學,畢業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軍隊服役。他在戰場上英勇善戰,戰功卓著,被授予勳章,並晉陞為上尉。然而,1945年2月,當他還在前線服役時,他給一位朋友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批評了蘇聯獨裁者史太林(Joseph Stalin)。蘇聯秘密警察讀了索爾仁尼琴的信,將其定為叛國罪。他被判處在蘇聯集中營勞改八年,然後流放到蘇聯的一個偏遠地區。

1956年,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為史太林的一些暴行進行了平反。赫魯曉夫為已在集中營服刑八年的索爾仁尼琴免除罪責,並解除了他的國內流放處罰。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索爾仁尼琴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則偷偷寫書。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也是最直接導致索爾仁尼琴在197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本書,就是《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該書於1962年經赫魯曉夫批准出版。該書詳細描述了蘇聯戰俘營的生活,令人毛骨悚然。它充份揭露了蘇聯制度的殘酷無情,使西方知識份子幾乎不可能再繼續空洞地讚美,鼓吹蘇聯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在道德上優於西方民主制度。

1964年,赫魯曉夫在一場不流血的政變中被廢黜,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冷酷無情的列昂尼德‧布里茲尼夫(Leonid Brezhnev,),索爾仁尼琴繼續秘密寫作。他的主要作品是三卷本巨著《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於1968年完稿,但第一卷直到1973年才正式出版,此前手稿被偷運出蘇聯,交給了一家法國出版商。到1975年,所有三卷都已順利付梓。

《古拉格群島》殘酷地記錄了遍布蘇聯廣袤大地的數千個奴隸勞改營網絡。這是一部極具爆炸性和震撼力的力作。作為回應,布里茲尼夫和政治局剝奪了索爾仁尼琴的蘇聯國籍,並將其驅逐出境。在歐洲逗留數月後,索爾仁尼琴遷居美國。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數年,他才回到他深愛的俄羅斯安度晚年。

1975年,在抵達美國僅一年後,索爾仁尼琴就向西方發出了警告。他既是美國的朋友,也是蘇聯壓迫性社會主義制度的公開敵人。他不僅告誡美國人蘇聯制度的罪惡,還告誡美國人他所認為的美國社會的一些危險缺陷:缺乏精神價值觀,新聞界尚未覺醒而軟弱無力,心理上無法堅定地應對蘇聯擴張主義的無情罪惡,尤其崇拜物質主義,而這會殺死人的靈魂。索爾仁尼琴擔心,美國人如此強烈地相信物質上的舒適和安逸至上,以至於他們不再相信有任何更高的道德價值觀值得為之戰鬥或犧牲,而這種缺乏道德清晰度的情況會危及我們作為一個自由國家的未來。


索爾仁尼琴警告說,如果沒有精神價值觀,美國就沒有勇氣和意志來對抗像蘇聯這樣的真正邪惡勢力。在《告誡西方》一書中,他竭盡全力揭露蘇聯共產主義政權的本質。他講述了1921年伏爾加河大饑荒(the Volga famine)之後,美國救濟署(the American Relief Administration)的人道援助如何拯救了數百萬俄羅斯人的生命。而蘇聯共產黨政權是如何對美國的恩惠表示感謝的呢?索爾仁尼琴說道:「他們不僅試圖將整個事件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以至於今天在蘇聯報刊上幾乎找不到任何關於美國救濟署的報道,他們甚至譴責美國救濟署是一個秘密的間諜組織,是美帝國主義在俄羅斯建立間諜網的狡猾陰謀。」

在蘇聯開始實行集中營制度,消滅所有反對黨,對農民實施種族滅絕,策劃大饑荒,以至於1932—1933年,600萬至1000萬烏克蘭人被蓄意餓死,以及其它恐怖事件之後,美國時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和美國國會正式承認了蘇聯政府,這讓索爾仁尼琴回想起來感到驚訝和恐怖。

索爾仁尼琴對美國自二戰以來對蘇聯的綏靖政策表示遺憾。用他的話說,「從雅爾塔(Yalta)會議開始,你們西方的政治家們出於某種莫名其妙的原因簽署了一份又一份投降書。西方國家或你們的羅斯福總統從未對蘇聯提出任何獲得西方援助的條件。他給予的是無限制的援助,然後是無限制的讓步。在沒有任何必要的情況下,在雅爾塔默默地承認了蘇聯對蒙古、摩爾達維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佔領。此後,西方社會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保護東歐,又有七八個國家投降了。」

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1975年索爾仁尼琴向西方發出警告,這位俄羅斯作家發現了他所認為的「(在西方社會)……非常危險的心態:儘快屈服,儘快放棄,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和平與安寧。」他勇敢地試圖說服我們,安撫蘇聯是不可能的,與他們暫時妥協,與他們達成交易(只要對他們有利,他們隨時都會出爾反爾),向他們做出讓步,妄想他們會放棄進一步侵略,這是一種失敗的政策。他的結論是,美國已經失去了以唯一能夠取得有利結果的方式來對付蘇聯的能力:堅定不移。

索爾仁尼琴的警告洋溢著真理和智慧,但他並非對一切都洞若觀火。他斥責西方錯誤地願意與無情的邪惡對手妥協,同時也譴責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的尋求與蘇聯緩和(相互妥協以緩和緊張局勢)的綏靖政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綏靖政策可能是蘇聯政治局不是將這位世界著名作家送回古拉格集中營或直接將他暗殺,而是將他流放的唯一原因,而他卻在流放期間揭露了蘇聯體制的真實面目。

現在回過頭來看,《告誡西方》的一個明顯缺陷是索爾仁尼琴對美國精神的誤判。在他發出警告僅僅半個月後,美國人民就選舉列根(Ronald Reagan)為總統。列根在道德和精神上都很清醒,正如2024年由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主演的美國電影《列根》(Reagan)所準確展示的那樣,他看到了「邪惡帝國」(Evil Empire)的罪惡,並以索爾仁尼琴所說的絕對必要的不屈不撓的堅定態度來對付它。列根對戰勝邪惡的不懈追求換來了冷戰的勝利,邪惡帝國自相殘殺。


誠然,索爾仁尼琴在1975年時低估了美國的精神儲備。美國最終戰勝了蘇聯。但今天呢?《告誡西方》對我們如今如何應對蘇聯的繼承者、普京(Vladimir Putin)的史太林主義政權有甚麼有益的見解和建議嗎?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與俄羅斯政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中共政權呢?這些都是值得幾十年之後的我們深思的問題。

作者簡介:

馬克‧亨德里克森(Mark Hendrickson)是一位經濟學家,退休前任職於賓夕凡尼亞州格羅夫城市學院(Grove City College),目前仍然是該校信仰與自由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Faith & Freedom)的經濟與社會政策研究員。他著述頗豐,研究議題涉及美國經濟史、《聖經》中的無名氏人物、財富不平等問題和氣候變化等。

原文:Remembering Solzhenitsyn’s 『Warning to the Wes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