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僅公開了一項內容,即設立「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該機構的有關細節並未透露,但等於原來的決策機制被正式取代了。這是中南海變局公開的一大關鍵訊號,《求是》雜誌借用習近平的文章大談「團結」,暗示了中共高層權力的激烈博弈,而四中全會仍沒有確定召開日期。

政治局的權力被轉移

新華社報道,中共政治局6月30日開會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這是此次會議唯一對外公開的內容。

會議稱,設立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是「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推動重大任務落實的重要制度安排」。

這是極度異常的做法。按照中共黨章規定,「黨中央」指中共中央委員會,每年一般開會一次,閉會期間,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代表「黨中央」,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通過中央委員會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和中央領導人,主持中共的日常工作,直到下屆中央委員會產生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和中央領導人為止。

四中全會尚未召開,也沒有確定開會日期,那麼中共政治局、政治局常委和總書記、書記處等機構,應該繼續代表「黨中央」主持工作、進行決策。中央委員會尚未產生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和領導人,卻出現了一個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並通過政治局會議設立,顯得極不尋常。

新的決策機構的權力應超越了政治局,否則就沒有必要設立了。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的決策權被新機構取代,還通過政治局會議確認,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總書記、書記處都同意把權力轉移給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可見這一機構已經掌握了中南海的實際權力。

新決策機構的相關訊息是模糊的,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也並未公開,但可以明確的是,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總書記都要聽命於新的決策機構。

政治局會議還稱,要「進一步規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職責和運行……對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這番話等於明確,新的「黨中央」產生了,原因是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總書記決策不夠「規範」,因此新的「黨中央」將負責今後的重大決策和落實。政治局開會的主要內容,竟然是正式轉移權力給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2025年3月8日,中共人大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服務員拿走習近平的茶杯。(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3月8日,中共人大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服務員拿走習近平的茶杯。(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政治局「禪讓」權力給新的「黨中央」?

政治局成員們應該不是每個人都真心情願地交權,按照中共黨內鬥爭的一貫做法,恐怕是政治局成員們的身家性命都被新的「黨中央」掌握在手裏,不得不同意交權。

這樣的變動對外是突兀的,於是會議稱,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要對重大工作實施「更為有效的統領和協調」,但又稱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新的「黨中央」明明「統籌」了重大決策,代替了政治局,卻稱「不代替」,還稱「不越位」。這似乎是為了給新的「黨中央」討一個說法,即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總書記名義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動,但實權被轉讓給了新的「黨中央」。

這不禁令人想起了中國古代王朝的禪讓制,指在位君王讓位給更賢能的人。

政治局會議稱,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要「提升決策議事質效,提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還稱要「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務求實效。」

這似乎在進一步解釋新決策機構產生的原因,也等於貶低了以往政治局的決策,有點像權力被奪後,模仿「禪讓」模式將權力「禪讓」給新的「黨中央」、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禪讓並非都是在位君王情願的。最初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被認為是真正的禪讓。之後更多所謂的「禪讓」,都是皇帝被迫退位、被取而代之,比如周靜帝宇文衍「禪讓」隋文帝楊堅、隋恭帝楊侑「禪讓」唐高祖李淵、周恭帝柴宗訓「禪讓」宋太祖趙匡胤等,還有清宣統皇帝宣布退位,禪讓給中華民國。

新華社稱,會議還研究了其它事項。新的決策機構設立後,應該馬上就行使了權力,決定了一些事項,但暫時不能公開。

誰是新決策機構的權力核心?

6月30日下午,中共政治局集體學習,央視畫面顯示,這是一次規模更大的政治局擴大會議。23名政治局委員現身參加,仍未見何衛東,苗華自然不能再出現,但軍委委員劉振立、張昇民在座;還有各部門官員總計約56人,是政治局委員人數的兩倍還多。這比5月份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人數又大幅增加,有不少新面孔。

假如這些人就完全代表了新的決策機構,似乎並無必要就此專門設立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更沒有必要搞一個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仍然可以按照慣例決策,只是更多聽取政治局以外官員的意見而已,但決策權仍在政治局。

新決策機構的設立,意味著也產生了一個新的決策核心層,更多官員應該是來參加權力交接儀式,明確今後需要聽從誰的命令。

此次會議因人數眾多,另外增加了兩排座位。新增的兩排座位中,第一排坐了9人,第二排僅坐了5人;蹊蹺的是,第二排剩餘的空座位沒人坐,桌上卻擺放了文件和茶杯,茶杯的蓋子還放在一邊,似乎有人坐過,但離開了。

這幾個座位的人可能參加了上午關鍵的政治局會議,但沒有參加下午作秀的政治局集體學習。這幾人既不是政治局委員,恐怕也不是普通官員,否則不敢隨意缺席,此時應該也不會願意缺席如此難得的場合。最可能的就是數位中共元老在上午的政治局會議坐鎮,下午黨媒進場拍攝無關緊要的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中共元老暫時不想露面,所以沒有參加。他們恐怕就是新決策機構的核心,而且僅是數位。

習近平講話提到了中央「八項規定」、反腐敗等,但未提黨中央「核心」,也未提「兩個確立」和「兩個維護」。

2018年9月,政治局提出了「兩個維護」,即「堅決維護」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地位,和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如今隨著新的決策機構設立,習近平的「核心」恐怕徹底不存在了,原來政治局的「黨中央」職能也被取代了。

2021年11月,中共正式拋出「兩個確立」,即「確立」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地位,和確立「習思想」的指導地位。現在「兩個確立」恐怕也失去了意義。

示意圖。2025年3月11日,參加中共人大會議的軍隊代表抵達北京人民大會堂外。(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示意圖。2025年3月11日,參加中共人大會議的軍隊代表抵達北京人民大會堂外。(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新華社暗示鬥爭激烈

6月30日,新華社預告了7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的文章《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是習近平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間有關論述的節錄。新華社節錄了其中的幾段,暗含的意味夠明顯。

新華社的報道稱,「能團結奮鬥的政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實際是對黨內的一種公開喊話,希望各派勢力在當前大亂局的爭奪中還能保持「團結」,否則中共政權可能就此「敗亡」。

報道還稱,「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

這表明,中共黨內的激烈鬥爭不僅僅是權力爭奪,還是根本上的路線鬥爭,在形勢判斷和確定「目標」上很難達成一致。

這兩段等於是對政治局會議的另外解讀,試圖解釋為何此時要設立一個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以重新統一權力,儘快解決爭執不下、無法有效決策的難題。

6月30日,中共軍報第六版「八一評論」欄目發文《共產黨人「靠甚麼吃飯」》。文章稱,要「靠實事求是吃飯」;並舉例說,中共剛建政時,有個別幹部「滋長了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還引用毛的話說,「不要靠老資格吃飯,要靠解決問題正確吃飯。」

這段話等於在映射政治局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僅靠「資格」行不通。

文章還稱,要「靠科學吃飯」。這等於向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靠攏,同時還稱「想問題、辦事情不能靠主觀臆斷……堅決反對主觀主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這還是在批評原來的「黨中央」決策不靠譜。

文章最後還稱,要「靠總結經驗吃飯」,並稱,應「善於總結……成功了明白勝在何處,失敗了知道敗因何故,進而反思差距不足、改進工作方法。」

這等於為新決策機構的設立做註腳,原來的「黨中央」失敗了,「總結」後,「改進」的辦法就是設立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中共軍方無疑支持新的「黨中央」,在政治局會議上應該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令政治局成員們不敢不從。

新的決策機構已經開始正式運作,不想再等四中全會。政治局會議沒有宣布四中全會在8月召開,按照慣例難以及時完成8月開會的準備。不過,新的決策機構如果正式掌握了權力,政治局就只能聽命行事,儘管四中全會還沒開,但權力實際提前完成了轉移,也等於為四中全會做足了鋪墊,並對外公開,剩下的恐怕就是如何走形式了。

政治局會議公開了中南海的變局,或許是一種無奈之舉,也或許是無法再掩蓋了,還可能是各派勢力鬥爭太過激烈,不得不提前攤牌。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是否真能在大亂局中快刀斬亂麻,誰還可能突然亮相,且拭目以待。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