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咖啡香氣不再如往昔般濃郁,鮮花的清香變得難以捕捉,別急,你身邊的交通污染可能是原因所在。
最新研究揭示,長期暴露於汽車廢氣可能削弱嗅覺,甚至可能是大腦損傷或神經系統出問題的早期警訊。
汽車廢氣的細微顆粒,可能會損害鼻腔中的嗅覺細胞,甚至能直接進入大腦,促進阿茲海默症和柏金遜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
交通污染:嗅覺的無形掠奪者
德國一項發表於《環境國際》的研究發現,長期吸入交通相關空氣污染物,可能悄悄損害我們的識別氣味的能力。
研究團隊調查超過3000名中老年人,使用標準化嗅覺測試,讓參與者辨識薄荷、咖啡、魚、檸檬等氣味。得分低於10分(滿分12分)者被診斷為嗅覺減退或喪失,得分10分以上則表示嗅覺正常。
研究使用土地利用回歸模型,根據2014-2015年數據估算參與者住所的污染暴露程度,聚焦交通相關污染物:顆粒數濃度(PNC)、PM2.5(細顆粒)、PM2.5吸收率(車輛排放指標)、PM粗顆粒(PMcoarse)、PM10、二氧化氮及氮氧化物(NOx)。這些污染物與呼吸系統、心血管疾病及早逝密切相關,對免疫力較弱者影響尤甚。
環境科學家珍妮‧布蘭登(Jenni Brandon)表示:「交通污染就像健康隱形殺手,汽油、柴油燃燒產生的PM2.5在車水馬龍的地區尤為嚴重。」
污染越嚴重 嗅覺受損風險越大
研究顯示,污染物濃度越高,嗅覺受損風險越大。每增加一單位污染,嗅覺問題的機率上升10%至20%,尤以PM10(來自交通的塵埃)和黑碳(排氣煙塵)影響最顯著。即使考慮年齡、性別、經濟狀況、生活方式(如吸煙、運動、飲酒)及健康狀況(如過敏、高血壓),這一關聯依然成立。
布蘭登解釋,PM10包含建築工地、野火、垃圾焚燒等產生的微粒,這些「空氣中的小麻煩」危害不容小覷。
直達大腦的「污染途徑」
污染物如何傷害嗅覺?研究指出,微小顆粒與氣體可通過破壞嗅覺粘膜(分隔鼻腔與血液的保護層),穿透血腦屏障,沿神經通路直達嗅球——大腦的嗅覺處理中心。這些不速之客可能引發炎症、損傷細胞,甚至影響嗅覺以外的腦功能。
「長期暴露於污染可能點燃大腦炎症,成為阿茲海默症和柏金遜病的潛在推手。」研究作者說。
內科醫生奧斯丁‧佩爾穆特(Austin Perlmutter)博士補充,交通相關空氣污染(TRAP)「誘發氧化壓力、炎症和代謝障礙」,早已被認為是心臟病、糖尿病、抑鬱和癡呆的風險因子。
研究還發現,女性與經常運動者更容易受到污染相關嗅覺損傷影響。女性對PNC、PM2.5和NOx的敏感性高於男性,原因尚待探究;運動者因呼吸加深,吸入更多污染物,嗅覺受體更易受損。
保護嗅覺的實用妙招
佩爾穆特建議,住在交通繁忙地區的人可採取以下策略,降低污染影響,守護嗅覺與健康:
關閉門窗:在尖峰時段或悶熱天氣(空氣流通差時),關閉門窗,減少污染物入侵。
密封縫隙:檢查窗戶、門和服務的管道,封堵漏氣處,阻隔污染。
運轉冷氣機風扇:持續運行冷氣機風扇,每月更換過濾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添置空氣淨化器:選擇適合房間大小的高效微粒空氣(HEPA)淨化器,提升空氣品質。
減少室內污染:避免使用蠟燭、薰香或刺激性清潔劑,打造純淨居家環境。
2021年研究顯示,控制PM2.5來源可逆轉嗅覺損傷,為健康帶來希望。
警訊與希望:清新空氣是關鍵
喬治‧卡里略(George Carrillo),俄勒岡州社會健康決定因素前主任,回憶疫情期間交通減少、空氣清新的情景:「那時天際線重現,水道澄清,提醒我們乾淨空氣的可貴。」他強調,清新空氣不應是危機時的短暫福利,而是日常必需。
雖然研究無法證實污染直接導致嗅覺喪失,但研究帶來的益處在於給出了大規模樣本條件下的高解析度的污染暴露估算值。
研究團隊計劃開展全國性縱向研究,進一步探索污染如何影響認知衰退。「嗅覺減退可能是大腦健康的早期警鈴。」研究作者說,「守護空氣品質,就是守護我們的健康未來。」◇
原文: Traffic Pollution May Be Stealing Your Sense of Smell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