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俗稱小中風,雖症狀短暫,卻可能留下令人困擾的長期疲勞。最新研究顯示,近半數小中風患者在發作一年後仍深受疲憊困擾。幸好,這種持續性疲勞並非無解!透過飲食補充劑與健康生活方式,你可以重拾能量,降低疲勞風險。
小中風後的疲勞陰影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指大腦血流短暫受阻,症狀表現有:言語不清、手臂無力或面部下垂。通常症狀一天內消退。然而,研究顯示,約一半TIA患者會面臨長期疲勞,甚至持續一年,伴隨抑鬱、思維遲緩或生活品質下降。
《從疲憊到活力充沛!》(From Fatigued to Fantastic!)一書的作者、內科醫師Jacob Teitelbaum博士估計,每年美國有50萬至65萬人深受TIA或中風後疲勞困擾。他強調:「這種疲勞很高程度上可治療,良好的膳食補充劑與簡單的生活調整就能帶來驚喜效果。」
對小中風後疲勞的研究
儘管小中風症狀通常一天內消退,然而,初步證據顯示,一些人仍然面臨挑戰,例如抑鬱、思維問題、焦慮、生活質量下降和持續疲勞。
為探究TIA後疲勞,丹麥奧爾堡大學醫院研究團隊追蹤354名平均70歲的TIA患者,於發作後2周、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收集能量水平問卷。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
研究結果顯示,61%患者在二周內報告顯著疲勞,高達54%在一年後仍未恢復。研究作者Boris Modrau博士表示:「若患者出院後二周內感到疲勞,疲勞很可能會伴隨他們整整一年。」
共同作者Birgitte Hede Ebbese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時報》,早期疲勞可能影響日常活動與注意力,部份患者還伴隨情緒波動。
這項研究的侷限在於部份問卷由親屬或照護者協助填寫,可能對結果的準確性有一定影響。
對抗小中風後疲勞的妙招
Teitelbaum認為,小中風後疲勞源於多重因素,健康生活方式是關鍵解方。他聚焦腦部炎症、氧化壓力及情緒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腦部炎症是疲勞的幕後推手
Teitelbaum指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的血流恢復,會引發強烈的氧化壓力(自由基和抗氧化劑之間的失衡),就像在腦中點燃一團火,造成嚴重的腦部炎症損害神經元。」Teitelbaum形象地說。
他進一步解釋:「氧化壓力需要抗氧化劑來滅火,但由於美國現代的飲食習慣,大多數人體內的抗氧化劑不足。」
熄滅炎症之火
為修復大腦,Teitelbaum推薦富含抗氧化劑的綜合維他命。他表示:「我推薦一種名為『能量復甦飲品(Energy Revitalization Drink Mix)』粉劑,每日服用可提升能量,促進腦組織癒合。」
他還建議每日兩次、每次300毫克的硫辛酸,持續三個月,作為強效抗氧化劑。
另一利器是棕櫚醯乙醇醯胺(PEA)補充劑,《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PEA作為神經保護化合物,能減少炎症、促進抗炎物質生成。
Teitelbaum推薦高吸收率的「PEA健康炎症反應」產品,幫助神經細胞再生,修復TIA後的腦損傷。
他表示:「PEA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並促進腦部損傷的癒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中風會造成神經細胞損傷,影響它們的功能,但這些細胞仍然存活,並且有可能恢復。」
撫平焦慮與抑鬱
Teitelbaum指出,疲勞常與焦慮、抑鬱交織,撫平焦慮與抑鬱有助於緩解TIA或中風患者的低能量狀況。
他表示:「薑黃素在減少炎症方面非常有效,同時也能緩解抑鬱。」
Teitelbaum建議使用高吸收率薑黃素(如BCM-95)。
《植物療法研究》的一篇臨床研究顯示,薑黃素抗抑鬱效果媲美氟西汀,使用氟西汀的患者,抑鬱症狀改善約64%。而使用薑黃素的患者則改善62%。當兩者聯用症狀減輕達78%。
他還推薦含紫錐花標靶萃取物的「AnxioCalm」補充劑,該產品含有紫錐花的特定成份。另一項發表於《植物療法研究》的臨床試驗發現,每日兩次40毫克「AnxioCalm」補充劑,一周內焦慮評分下降11分,遠超安慰劑組,慰劑組僅減少3分。他強調,AnxioCalm中使用的是標靶萃取物,而非普通的紫錐菊花。
「重點是,這些簡單的自然療法像大腦的修復工匠,顯著改善TIA和中風後疲勞。」他說。
預防TIA與中風:從日常開始
自然療法醫生暨楊自然療法健康中心(Young Naturopathic Center for Wellness)創辦人Renee Young強調,預防中風從照顧血管與穩定血壓開始。
「這聽起來簡單,但真正的關鍵取決你日常生活方式的選擇。」她說,「自然療法講究的不是極端,而是回歸基礎。」
以下是一些預防TIA與中風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選擇:
• 為血液暢通而食,讓血管更年輕:想讓血管保持彈性、不堵塞?不妨把綠葉蔬菜、漿果、脂肪魚與堅果變成餐桌常客。這些富含抗氧化物與omega-3的超級食物能減少發炎反應,保持血管彈性,為動脈建構防護。另外,薑黃、生薑如天然「消炎劑」,促進循環。反之,加工食品、含糖飲品與高鹽飲食則像「壞朋友」,讓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
• 為穩血糖而食,遠離血管傷害:高血糖不只對胰臟不好,也會一點一滴損害血管壁,增加中風風險。解方?均衡餐盤(健康脂肪、瘦蛋白、纖維)穩血糖。以蔬菜開餐,選水或草本茶取代含糖甜飲,減緩糖吸收,都是減壓降血糖的實用做法。蔬菜的纖維能減緩糖進入血液的速度,幫助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
• 定期運動,促進循環:中風預防不必靠高強度健身,每天30分鐘的快走就能促進循環、減輕壓力並增強心臟功能。太極等溫和活動結合深呼吸,可舒緩神經系統,安撫緊張神經。重點是找到你喜歡、能持續的運動模式,堅持下去。
• 解壓秘訣:長期壓力會推高血壓並引發炎症,試試深呼吸、冥想或戶外散步,即使是幾分鐘的這種舒緩調理,也能減輕焦慮,讓心跳慢下來。
• 優質睡眠:睡得好,大腦和心臟都說謝謝。夜裏入睡不只為了休息,更是身體修復和排毒的時機。在睡眠期間,身體會自我修復——平衡血糖、減少炎症並支持心臟健康。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睡前滑手機,在涼爽、黑暗的房間入睡。如果還是難以入眠,不妨考慮甘氨酸鎂,它能幫你放鬆肌肉,促進安穩的睡眠。
• 體檢是健康的「預警燈」:定期檢查,透過C-反應蛋白、空腹胰島素檢測控血糖;脂質指標檢測評估心臟健康。可在問題出現前採取行動。早發現、早預防,勝過事後補救。
• 社交是另一種保健品:孤獨感可能悄悄拉高血壓。抽出時間社交,和摯友聊聊、加入興趣團體,保持聯繫,對心臟與心情都有好處。
• 遠離香煙與酒精,中風風險少一半:戒煙限酒。吸煙是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而酒精,也得有限量。男性每日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是給血管的保護線。
「預防中風非一蹴而就,而是每天的智慧選擇日積月累的結果。」楊醫生提醒,「這些選擇,將成為我們未來健康的保障。讓你在年老時依然活力充沛!」#
原文: The Unrecognized Link Between Mini-Strokes and Lasting Fatigu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