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討論的議題都不是好消息,主要聚焦在企業裁員的狀況。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的破產宗數已是疫情以來的最高值,最近我們看到裁員或結業的情況主要出現在一些相對較小的企業或財團。例如,大班西餅和最近結業的鴻星酒樓,勞工署表示約有50名員工被拖欠薪資。這些員工可能會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破欠基金)申請援助,而這些資金來自納稅人的公款。我們理解政府有責任支持失業人士,但屢次出現的結業現象,以及背後企業主的逃避責任,究竟反映了甚麼?
我想指出,目前的裁員情況並不僅限於中小型企業。根據《明報》報道,香港最大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展,近期也傳出裁員消息。領展管理層已確認正在精簡少量職務,這與他們5月份公布的全年業績中香港零售物業續租租金下跌的狀況有很大關係。根據報道,領展正在裁減少量員工,但並未回應會有多少人受到影響。根據最新年報,領展整個集團員工約有1,400人,在香港的員工約1,000人。如果裁員比例為5%,那麼影響人數大約在幾十人。
領展近期的業績確實出現了負面狀況,翻查領展最新業績,領展年內因應投資物業公平值減少錄得虧損162億元,致稅後單位持有人應佔虧損按年增加逾2.8倍至94.3億元。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5月稱,續租調整雖見負數,但比同行不算太差,又說雖有北上消費的結構性調整,但仍透過投資大灣區其它商場項目對冲部份在港零售業務的影響。
真正令市場憂慮是領展的租金水平,租戶續租成本由去年同期的7.9%轉為下降2%。更嚴重的是,街市和熟食攤檔的租金續租情況,從前一年度的加租8.6%轉為減租9.8%,接近一成的降幅。其它商舖的續租租金也由淨7.8%降至負1.1%。這一切都顯示街市和熟食攤檔的狀況嚴重地拉低了整個集團的租金水平。
更不用說,隨著內地的消費熱潮,許多香港民生商場的業績也受到影響,特別是曾經被認為較小的商店。過去有分析者指出,領展對於民生商場的影響可能較小,但由於內地消費者的總數以及購物經驗發生了變化,情況也逐漸演變。事實上,許多日用商品如今都可以在內地網購獲得,租金收入的下滑顯然對領展的業績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我們也看到,最近部份平價食肆如大快活和大家樂的獲利大幅下跌,顯示民生消費已經被拖累。此外,香港的採購經理指數(PMI)最新發布的6月數據降至47.8,已連續5個月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這反映了經濟的收縮。制定指數的標普全球指,企業6月份新接訂單已連續5個月減少。據受訪業界透露,客戶的財政預算緊絀,加上美國貿易政策不明朗,均打擊客戶需求,同時海外及內地業務量均按月大幅縮減,導致企業擴大減產,產量跌幅更是一年以來最明顯。對於前景不明朗,企業審慎部署員工招聘,招聘的悲觀情緒為2020年9月以來最顯著。
此時的問題是,當領展等大型商場開始出現減租及裁員現象,對商家來說是否意味著喘息的機會?前特首梁振英已多次呼籲,認為香港商戶需要行動減租,因為現今的經濟狀況已不比往昔。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現在商舖的空置率接近12%,這是香港40年來的新高,無疑說明業主面臨減租的壓力,卻又不願意執行。
有地產界人士指出,他們主要擔心銀行的貸款條款,尤其是要求租金收入超出利息的1.25倍。如果業主減租導致收入低於這個比率,銀行將會追討貸款,因此寧願讓舖位空置也不願承受這樣的風險。顯然,儘管前特首施加了政治壓力,地產業者仍不願採取大幅減租的策略。
透過分析領展最近的裁員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香港整體企業界的憂慮正在加劇。根據富瑞今年初對15間本地藍籌企業的調查,其中20%的企業預期今年獲利惡化,17%計劃裁減1%至5%的職員,這反映出大藍籌企業管理階層對經濟前景的審慎。
目前失業率為3.5%,其中地產和商業服務業的失業率已升至4.1%。為了整體經濟的健康,倘若失業情況持續惡化,這必將給政府帶來壓力。因此,我們有必要反思,是否真的可以依靠「背靠祖國」來應對本港零售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