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南海、台海、東海,近些年來中共又在黃海不斷製造事端,施壓美國亞太盟友南韓。專家表示,這或許與中共侵台計劃相關,黃海成美中角力的新爆發點。
中共在黃海安裝浮標、進行軍艦演習和設立禁航區
黃海(南韓稱為西海)非常狹窄,以至於中韓專屬經濟區相互重疊。2001年北京和首爾設立了「臨時措施區」(PMZ),為兩國重疊海域設定活動規則,允許雙方開展漁業活動,但不能進行其它活動,如安裝固定設施。
然而自2018年以來,北京事先未與南韓政府協商,在韓中臨時措施區(PMZ)內部署了三個海上設施,包括一座綜合管理平台和兩個水產養殖網箱。
2018年至2023年間,北京還在黃海安裝了至少13個太陽能燈塔浮標。
中共在黃海部署的固定海上設施讓南韓官員感到不安。儘管北京多次表示,這些都是民用設施。但考慮到中共在南海的過往記錄,擔心這些平台可能具有軍民兩用並非毫無根據。中共南海最初的氣象站後來發展成為重要的軍事前哨。即使沒有進一步擴張,這些平台很可能已經在收集對海底導航和探測有價值的數據。
2025年2月下旬,一艘南韓科考船試圖對中國設施進行勘測,但遭到中共海警的阻攔。
尤其是最近幾年,中韓暫定措施水域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中共的軍事挑釁行為。
南韓軍方表示,2024年中共軍艦侵入南韓領海約330次,是2017年的三倍。南韓國防部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中共軍機在未通報的情況下進入南韓防空識別區(KADIZ)330多次。其2023年達130多次,是上一年的兩倍多。
2025年5月,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中共在黃海暫定措施水域宣布設立多個臨時禁航區,以便中共最先進的航空母艦福建號進行演習。這一史無前例的舉動震驚了首爾政府。
「從軍事角度來看,這裏並非航母的理想之地」,一位南韓國防消息人士告訴《朝鮮日報》,「這更像是在宣示『我們可以在自家前院為所欲為』。」
為甚麼是黃海?
過去幾年來,中共不斷加大對美國亞太盟友南韓的施壓力度。
台灣情報顯示,今年3月,北京發布指令,要求在南韓領海採取更加強硬的行為,北京還尋求在南韓領海建造更多海上設施。
這些活動令人擔憂,在未來一旦爆發台海衝突,中共可能需要自由進入黃海航道,以便部署其海軍和導彈火力。
南韓軍方人士已多次在《朝鮮日報》發表評論,中共在黃海建造的海上平台增加了韓美艦隊靠近該海域的難度。
長期關注東北亞地緣政治的南韓學者李昇炫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最主要目標是準備侵略台灣,這一切都是為此終極目標。
他分析說,中共為了實現這一大目標,先達成一個一個小目標。第一步就是無視韓方的主張和協議,以民用建築的方式在環海建造海上平台,強化對黃海韓中重疊水域的宣稱。這些號稱民用設施的海上平台本就給駐韓美軍的支援造成麻煩,加上中共的黃海軍事演習,訓練在戰時奪得黃海的制海權,如果駐韓美軍因此被迫繞路甚至被困在南韓,會對台海戰爭造成不利影響。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林賢參對《大紀元》表示,中共以漁業為名在黃海構建海上設施、海空軍頻繁地在黃海活動,是在其「四海連動」戰略下有計劃的行動。
他認為,中共在黃海逐步強化的軍事存在,目的是準備將來嚇阻南韓與駐韓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軍事部署。
他解釋,中共積極發展海權,有所謂「四海連動」戰略,為此必須先掌控第一島鏈內側的南海、台海、東海、黃海。
林賢參表示,在南海,中共吹沙造島、構建軍事基地,並且常態性地對台灣實施軍事恫嚇與施壓,將南海、台海內海化禁止它國軍艦自由航行,目的在於「控制南海,拿下台灣」;在東海,以日本將釣魚台(尖閣諸島)國有化為契機,中共海監、海警執法船艦自2012年9月以降,常態性地進入釣魚台領海與鄰接水域執法宣示主權,近期甚至派遣航空母艦進入東海釣魚台周邊海域進行武力示威,以壓縮日本與駐日美軍在東海的防衛戰略空間。
美國反制計劃
一個自由民主而繁榮的台灣是中共政權合法性的一大隱患,這解釋了為甚麼中共不放棄奪取台灣的野心。而美國及其亞太盟友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特朗普內閣中多位重量級人物已經表示,印太地區是美國的優先戰場,美國需要集中軍事能力阻止台海衝突。
特朗普政府已暗示,如果美中因台灣問題發生衝突,日韓兩國軍隊都可能被部署。
而在之前的2023年8月,拜登政府在大衛營舉行美日韓峰會,建構強化朝鮮半島、台海和平與穩定的美日韓防衛合作機制。
此後南韓政府態度發生變化,對中共海警水炮射擊菲律賓船隻事件罕見表態。至2024年5月為止,南韓已針對南中國海衝突與中共脅迫行為發表13次關切聲明。
南韓還與菲律賓進行國防工業合作,向菲律賓交付導彈巡防艦、FA-50輕型戰鬥機等裝備。
最近以來,美國軍方、智庫都在公開聲明,駐韓美軍不僅聚焦北韓威脅,更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支柱。
今年3月26日美國參議院舉行聽證會,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南韓研究主席車維德(Victor Cha)指出,南韓境內15處美軍基地及27,000名駐軍若能用於處理非北韓情境,將大幅提升美方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靈活性。他主張,應將駐韓美軍重新定位為區域嚇阻部隊,而非僅限於半島任務。
史丹福大學費里曼史波格利國際研究所(FSI)研究員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亦在書面證詞中表示,為了讓美國能夠靈活應對台海等潛在熱點,盟友必須在危機期間承擔更多防衛責任。韓方可透過加速戰時作戰指揮權(OPCON)移交程序,提升軍隊自主性與國防責任,讓韓軍能在不依賴美軍的狀況下,自主處理北韓威脅,使美方能將兵力調度至台灣戰區。

今年5月份,駐韓美軍司令布朗森(Xavier T. Bronson)公開表示,「駐韓美軍不只是聚焦於對抗北韓。我們也作為更大印太戰略的一部份,將焦點放在區域任務、行動與投資上。」
李昇炫認為,上述言論表明駐韓美軍極有可能會介入台海衝突。
李昇炫表示,駐韓美軍有相當部份為空軍力量,被稱為「固定的航空母艦」,這讓駐韓美軍常規力量實際可打擊的範圍,可涵蓋周邊的大片海域以及中國北方的沿岸地區。作為美國離北京最近的軍事力量,必要時刻對假想敵首都和行政中心造成威脅,也會是駐韓美軍扮演的角色之一。
他表示,除了空軍力量外,曾經一度讓韓中關係降至冰點的「薩德」系統也是一股強大力量,該系統的彈道導彈偵測範圍幾乎覆蓋了中國一半的領土,只有遠至新疆、西藏以及西南方的雲南、四川等內陸省份能夠規避偵測。但是短程導彈無法從遙遠的中國西部打擊台灣,因此中共在侵台時在探測範圍內發射的彈道導彈,能讓美國及其盟友更早知道關於它的情報,降低它造成的損失。
日本是關鍵
儘管中共軍方對外咄咄逼人,然而其內部的軍中高層清洗及內鬥,使得中共的台海計劃大打折扣。
林賢參表示,共軍高層接二連三遭到反腐敗清洗,被清洗的對象幾乎都是習近平近期內提拔、欽點的高級將領,勢必讓共軍戰力大打折扣,特別是出現指揮鏈銜接危機、軍心不穩的現象。
他認為,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夠穩定中東情勢,並且在不危及歐洲安全的情勢下早日結束俄烏戰爭,將可以挹注更多的國防資源以對應中共在印太區域的挑戰。而特朗普要擊敗中共的挑戰,與日本的同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習近平的中國夢是日本的噩夢」,他說,日本為此必須鞏固美日同盟,讓美國持續留駐西太平洋。只要美日雙方在關稅問題上達成「雖不滿意,但是能接受」的共識或妥協,應該可以建構「美日同盟+N」,亦即再加入澳洲、印度(QUAD)或菲律賓的小多邊防衛合作機制,共同因應中共在西太平洋的戰略挑戰。#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