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跆拳道「品勢」資深選手、美國國家代表隊金牌得主王聲豪(Justin Wang),近日受訪時分享美國與亞洲國家在體育發展方式上的差異。

他發現,相較於亞洲國家對體育全面支持與全職訓練的制度,美國的運動員們大多憑藉個人的熱情與毅力。年輕時,王聲豪也曾羨慕亞洲國家「全方位」的照顧,但隨著年紀增長,他認為兩者各有優劣;美國的體育制度,能讓運動員生涯走得更久遠。

2025年6月27日,王聲豪道館中擺滿了自己與學生的各式獎盃。(徐曼沅/大紀元)
2025年6月27日,王聲豪道館中擺滿了自己與學生的各式獎盃。(徐曼沅/大紀元)

在亞洲,尤其像中國大陸、南韓、越南、泰國以及台灣,對跆拳道等運動的資源投入普遍較大,體育發展制度也更為嚴謹完整。這些地區的選手往往從小就接受高強度的訓練,進入學校或國家體系,被視為國家代表隊培育的一環。

相較於亞洲的全職國手,美國選手多數是兼職,白天要上班、下班再訓練,這種鮮明的對比,反映了美國與亞洲國家的文化與社會差異。

「打工兼顧代表隊」:美國式自由精神的寫照

許多人或許以為,能穿上印有「USA」字樣的制服出國比賽,便意味著政府提供充份的資源支持。然而,王聲豪表示,跆拳道「品勢」這項國際賽事正式項目在美國的現實情況:「很多時候,我們是自費訓練、自費出國,甚至還得請假被扣薪。」

王聲豪強調,儘管美國在體育強項上擁有傲人成績,但在跆拳道品勢這類相對冷門的項目上,國家資源分配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出現了獨特的選手「兼職」模式:很多人白天工作或上學,下班下課後擠出時間訓練。

「我們靠的是熱情、夢想,還有彼此之間的支持。」這種「打工兼顧代表隊」的模式,正是美國體育文化中重視個人努力和自我經營的縮影。

王聲豪表示,相較於一些亞洲國家的運動員,美國運動員們多半是商業化、自我經營的模式,沒有完整的國家培訓系統,許多美國代表隊的選手,都是靠著自己打拚,而非從小進入體育學校、一路由國家資助訓練、參賽。

王聲豪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說明:「我是自己找教練、找場地、安排時間,還要籌旅費、請假出賽,這一切都建立在『真的很愛』的基礎上。」這份對運動的純粹熱愛,驅使著美國運動員克服重重阻礙。

舉國全力培訓:亞洲體育制度的榮光與陰影

據王聲豪觀察,亞洲國家的運動員大多是在體制內長大,有國家提供資源與支持,訓練強度高、成績要求明確。他認為,這樣的制度優點顯而易見:選手可以全心投入訓練,無需為生活奔波。

2025年6月27日,王聲豪至今仍保持每日兩小時以上的訓練。(徐曼沅/大紀元)
2025年6月27日,王聲豪至今仍保持每日兩小時以上的訓練。(徐曼沅/大紀元)

但這份全力培訓的榮光背後也存在陰影,因為選手從小只有一個目標:努力獲取體育佳績。因此許多亞洲運動員背負龐大壓力,成績不好不僅是被汰換,生活更會因此失去重心;運動選手生涯短暫,亞洲運動員退役後的轉型更是個艱鉅挑戰。

王聲豪認為,相較於美國選手需要主動尋找資源、靠著熱情維持訓練,亞洲選手的路更像是一條制度化的跑道:「你跑得快,就能上場;一旦慢了,就得退場。」這種高壓的競爭環境,雖然能迅速篩選出舉國的頂尖選手,但也伴隨著更高的不確定性,受傷退役後的運動員無其它謀生能力,除了少數的尖子運動健將,更多是中途夭折,或半道折翼。

精準vs創意:舉國體制與自由精神的交鋒

王聲豪觀察到,亞洲選手的訓練方式更注重細節與紀律,整體技術執行相對精緻且一致。這與亞洲文化中對「精準」與「集體整齊」的價值觀息息相關。

相對地,美國的選手則較更有「創意」與個人風格。王聲豪認為:「這源於文化差異和體育制度,但也讓運動比賽更有看頭。」然而,美國運動員的個人風格在團體表現或基本功一致性上,可能不如亞洲隊伍來得統一、嚴密。

以世界品勢錦標賽為例,亞洲國家幾乎年年名列前茅,美國雖然不乏強者,但尚未達到全面強國的地位。但王聲豪認為,並非意味著美國就此落後,因為這是一個競爭的過程,美國也開始重視培養跆拳道品勢比賽的青少年選手,未來充滿無限潛力。

王聲豪認為,無論是亞洲選手在「舉國體制」下的全力衝刺,還是美國選手憑藉熱情與毅力在夾縫中肆意徜徉,每個運動員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體育的熱愛,在不同體制下付出努力與汗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