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10月畢業後,我很幸運地迅速找到了一份工作,一轉眼,已經在這家公司待了8個月。
現在這份工作是在大學裏的一家聽力中心,擔任客戶服務專員。平日主要負責協助聽力師安排預約、接待顧客,還有處理助聽器的相關事務,例如維修、調整等。這份工作與我過去的學業背景並不完全相關,但也因此帶來了不少挑戰與成長。
老實說,這份工作我一開始是抱著「騎牛搵馬」的心態來做的。那時剛搬來悉尼,心想先找份穩定的工作落腳,起碼能支付房租,然後再慢慢尋找理想的職位。
但事情沒我想像中那麼順利。我最想做的是大學裏的行政或文職工作,畢竟我以前有相關經驗。然而過去8個月,我投了超過一百封履歷,真正回覆我的屈指可數,有面試機會的更只有兩次:一次是阿德萊德一所大學的客服職位,另一個是我母校在悉尼校區的前台行政。
這兩次面試我自認發揮得不錯,也隱約感覺對方對我有好感,當時內心其實還暗暗期待。可惜,最終結果都是空歡喜一場。
那段時間,我確實有點灰心。畢竟,我只持有畢業生臨時工作簽證、不是在澳洲土生土長,再加上整體經濟不景氣,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實在不容易。於是,我暫時停下了這場令人筋疲力盡的求職之路。
但生活還是得繼續,我也就默默地在原本這份工作中堅持了下來。剛開始真的很吃力。我的大學主修是設計,碩士則念市場學,卻突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產業——助聽器、政府補貼、零件更換,每樣對我來說都像是外星語。再加上英文不是母語,初期面對蜂擁而至的客人和絡繹不絕的來電,我幾乎快要崩潰。有幾個下午,真的忙到喘不過氣來,腦袋一片混亂。
幸好,時間讓我慢慢適應了這份工作。流程開始熟悉,知識也逐漸上手,工作變得不再那麼吃力。後來我發現,其實有不少和我差不多時間畢業的同學,到現在還在找工作。相比之下,我擁有一份穩定、待遇也不算差的工作,實在應該好好珍惜。甚至比起外面的市場營銷或平面設計職位,這份工作的薪資一點也不遜色。
前兩周我去了 Perisher 滑雪,那次讓我深刻體會到,澳洲的生活節奏跟香港真的不一樣。在香港,就算放假出遊,心裏還是惦記著工作、擔心被上司找。但在這裏,假期就是真正的假期——老闆和同事完全不會打擾你。公司文化也很寬容,每次請假,上司幾乎都爽快答應,同事們也都非常友善,讓我在這裏感受到溫暖。
8個月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已經慢慢習慣了這份工作。偶爾我也會問自己:還要繼續找下一份嗎?還是,其實我已經悄悄踏入了舒適圈?與其不停奔波尋找夢想中的工作,不如專心把眼前這份工作做好,然後在下班後、假期中去實踐我真正喜歡的生活——正如澳洲人提倡的:Work-life balance。◇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