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經濟顯示,中國最久的通貨緊縮周期正在不受控制的持續下去,中共當局近日轉變調門,開始強力批評企業和地方政府助長產能過剩,並導致物價下跌,將通貨緊縮危機怪罪給製造商之間的價格戰,但仍然在掩蓋實際情況。不過,這也表明現在的中共領導層已經感受到通貨緊縮的威力。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6月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連續第33個月為負,這是中國有該統計數據的幾十年來持續最久的一次通貨緊縮周期。

接近中共政府決策圈的人士此前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共一個重要諮詢機構的報告提醒中共高層領導人:如果不採取更緊急的措施重振經濟增長,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就像美國在大蕭條時期(Great Depression)遭遇的厄運一樣。然而中共高層對此不為所動,甚至疑惑的說「通貨緊縮有甚麼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

這種缺乏基本經濟學常識的言論,令人震驚。近年來中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嚴峻挑戰,包括經濟下行、國際形象受損等,都未能改變中共那套陳舊的觀念。如果這種基於意識形態而非現實的判斷持續下去,會將中國引向一條危險的道路。為了實現其虛幻的願景,中共正不遺餘力地推動建立一個所謂的「全面產業供應鏈」。幻想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生產出中國所需的一切,特別是像半導體這樣的核心技術產品,以此來抵禦未來可能與美國發生的更多衝突。

然而,這種閉門造車的想法,違背了基本經濟規律。其結果,很可能不是自給自足,而是技術落後、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最終損害的是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潛力。

海外經濟學界已有共識,中共並未採取那些真正能夠修復中國經濟沉痾的艱難而必要的改革措施。相反,中共似乎更傾向於加強對經濟的控制。其結果是,中國經濟越來越被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所主導,而在鋼鐵、光伏、電動汽車等諸多領域,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嚴重,形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潛在的金融風險。這種重走計劃經濟老路的做法,無疑是在逆潮流而動。

這不僅暴露了中共這個極權體制對經濟運行規律的無知,更反映出對普通民眾在通貨緊縮環境下可能遭受的失業、收入下降等痛苦的漠視。

現在,相信各行業告急的消息擺在了中共高層人物的案頭,使他們不得不轉變了調門。中共主要官員近期接連在官媒、黨報的報道中抨擊產業的價格惡性競爭。這些言論表明當局越來越擔心,工業生產激增,加上國內消費需求的疲弱,正導致價格競相下跌,進一步加劇通貨緊縮。

例如,中共工信部部長李樂成上周向競爭激烈的太陽能電池板產業喊話,要求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也表示,要治理企業的低價無序競爭。

中共黨刊《求是》也發文,表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聲稱「宏觀層面的供需失衡,集中表現為部份行業需求疲弱、產能過剩,導致現有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進行競爭。」

這實際上仍然是掩蓋實情,將通貨緊縮危機怪罪給製造商之間的價格戰。歸根結底,根源是中共的種種應對措施,都清晰地指向一個事實:中共政權的核心考慮,從來都不是中國人民的福祉,而是權力和所謂的「面子」。

這也是中共持續向海外輸出產能的原因,而現在世界局勢已經不允許中共再玩這一套了,例如,在中美貿易戰方面,中共表現出強硬的姿態,但外貿訂單減少、外貿商品只能「出口轉內銷」,但幾乎必然得降價銷售,這是通貨緊縮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其傳導路徑清晰可見: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導致大量產品湧入國內市場,加劇了境內銷售的競爭壓力;企業為了生存被迫降價,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利潤下降導致私人部門投資意願銳減,進一步抑制了總需求;最終的結果,就是物價全面而持續地下降,即通貨緊縮。這對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極為不利,央行試圖通過干預利率和匯率來刺激經濟的努力也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發金融系統的不穩定。

在經濟學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是兩個極端但都可能具有負面影響的現象。儘管通貨膨脹經常被視為經濟的主要威脅之一,但通貨緊縮也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比通貨膨脹更加可怕。在通貨緊縮期間,企業可能會因銷售疲弱而面臨降低更多成本的壓力,包括員工成本。這可能會導致工資下降,從而降低人們的購買力。

以汽車行業為例,可見中國民眾消費能力持續減弱。中國33家上市汽車製造商的數據顯示,過去6年中,關鍵財務指標普遍惡化,凸顯了2023年開始的殘酷價格戰的影響。

儘管經銷商抱怨許多公司為了達到高銷售目標而傾銷汽車,但到2024年,該行業的總庫存水平仍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多,價值達到3,700億元人民幣。2024年,中國汽車製造商的總債務較2019年的水平飆升56%,達到9,590億元人民幣。

這種惡性競爭和持續的通貨緊縮,正在將中國經濟推向一個臨界點。當國內市場無法消化巨額產能,而國際市場又因貿易壁壘而逐漸收緊時,中國長期以來依賴的「出口導向」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

尤其是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曾被中共寄予期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過去幾年過度投資和盲目擴張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這些行業的供需失衡將進一步加劇。可以預見,在未來中國大陸的光伏、汽車等行業將面臨一場大規模的行業洗牌。競爭力較弱、技術含量不高、資金鏈緊張的企業將難以承受市場壓力,倒閉潮或將不可避免,這不僅會對相關產業鏈造成衝擊,也將給就業市場帶來嚴峻挑戰。@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