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民企,反腐,中國經濟, 遠洋捕撈
寧海鐘、駱亞報道
中共公安部周一(14日)發文,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為旗號,拋出5宗民企內部腐敗犯罪案例。知情律師表示,這種案子往往是由企業內部的利益衝突引起的,但很多企業的錢因此被扣押了,這是公安整治民營企業、搜刮錢財的手段。海外專家認為公安打著幫助民企反腐的旗號在作秀。
中共公安部公布的5宗民營企業內部腐敗犯罪案例包括涉嫌職務侵佔案、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已移送起訴或獲有罪判決。
第一宗是北京某科技公司客戶經理楊某,涉嫌使用其虛假增值的帳戶在電子商城消費,通過此種方式非法侵佔公司財產13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
第二例是上海吳某等人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案情指吳某、劉某麟在擔任某科技企業採購總監、高級採購工程師期間,收受供應商賄賂款共900餘萬元,並縱容不合格產品流入公司採購範疇,給公司造成損失。
第三例是江蘇冷某等人涉嫌職務侵佔案,據指控,幾人共謀使質量不達標的焦炭、煤炭進入生產環節,導致該企業損失3500萬元。
第四例是安徽靳某涉嫌職務侵佔案,指靳某在某企業任職期間,利用擔任總經理的職務便利侵佔公司資金870餘萬元等。
第五例是山東陳某驊職務侵佔案,指控陳某驊在擔任山東某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將項目總投資中的2000萬元佔為己有。
中共公安部稱,民營企業內部腐敗治理,既需要公安機關打擊,又需要企業構建「廉潔合規體系」云云。
大陸律師楊義(化名)對《大紀元》表示,他正好接觸到類似的案子,是某個公司的三個股東,其中有兩個是夫妻,還有一個小股東,他們當年關係也很好,後來小股東在公司不再享有權益,只收到一些補償。因為中國多數企業,大股東覺得公司就是他自己的,難免就有違法的情況,小股東就開始舉報大股東,大股東也是涉及非法職務侵佔的問題,實際上是拿公司的錢私下行賄去了。
楊義認為,很多企業的負責人或大股東對其企業和個人財產分得不是很開,給公安留下了把柄,公安就可以藉機收拾這些企業主。
他表示,實際上這本來都是企業內部的利益衝突,多數情況下企業是不報案的,但也不排除是因為內部矛盾或者內部一些人被策反,公安要去整某個企業,就會有人去報警。就是說,如果企業本身得罪公安或者公安缺錢的時候,公安就會介入。
但是這樣企業就很慘。楊義表示,公安介入後,很多企業的錢就被他們扣押了,甚至股東個人的錢也被以涉嫌犯罪為由扣了。這個現象現在是越演越烈的,因為中國經濟形勢不好,所以才出現公安搞「遠洋捕撈」,現在這種方式也是公安整治民營企業、搜刮錢財的一種手段,其實是殺雞取卵。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民營企業因為是私人老闆,其實對貪污的防控措施要比國企好得多,本來並不需要公安機關來越俎代庖的。當然公安機關本身管經濟犯罪,民營企業裏面有人報案,公安去處理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公安在辦理金融案件時經常會順手牽羊,拿很多的好處,民營企業敢怒不敢言。所以民營企業一般對內部腐敗就是內部處理,不到萬不得已也不願意跟公安打交道。
中共公安部聲稱,系列專項行動打擊民企內部腐敗犯罪,為受害企業挽回大量經濟損失,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和正常經營秩序。
楊義表示,中共表面上宣傳得挺好,實際上背後都是有利益的驅動。因為現在各地政府的財政都很緊張,公安正好利用這些企業內部的矛盾,沒有矛盾也會製造一些矛盾,然後給立案。實際上,一旦企業負責人或者股東被立案,基本上這個企業就完了,有些企業就因此沒了。
「光設立黨支部這種控制還不夠,他們現在是窮瘋了,各地搜刮錢財,維持他們的財政運轉,這是最根本的一個出發點和動機。」他說。
王赫表示,公安部聲稱怎樣幫民企懲治,但是在現實中,中國民營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公正的環境。比如民營企業經常受到黑社會的打壓,而黑社會後面都是有政府靠山的,民企被敲詐時公安機關反而就不介入,甚至黑社會的保護傘就是公安。現在中共公安部打著幫助民營發展、保護民營企業的幌子,介入到民營企業內部說幫助反腐敗,其實就是作秀。#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