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7月16日,以「間諜罪」判處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一名約60歲的男性員工有期徒刑3年6個月。法院公告僅稱該男子「從事間諜活動」,並未公開其具體行為內容。此案迅速引發外界關注,尤其是中共近年來對外企通訊的高強度監控手段所引發的安全隱憂。

多位熟悉中國網絡安全機制的業內人士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早已不滿足於封鎖資訊和限制言論,而是通過布局翻牆軟件(VPN)市場掌控用戶跨境通訊,外企員工往往首當其衝。

不願公開居住地的網絡安全專家許嘉慶7月17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近年來加大滲透與投資境內外VPN服務商,通過程序植入監控模塊,實現對用戶通訊內容的實時攔截與分析。

「中共不僅封鎖VPN,也主動投資、控制部份VPN服務商,甚至在開發階段就部署監控代碼。」許嘉慶表示,外企員工、尤其涉及母公司通訊的管理人員,是中共當局重點監控對象。「表面是商業往來,實則中共可能將其定義為涉密行為」。

他警告,市面上大量VPN服務商雖然註冊地設在塞舌爾、巴拿馬、香港等地,背後卻可能是中資科技公司。「這些軟件看似免費、安全,實則在後台收集用戶數據,並與中國安全系統連接。」

網絡安全研究機構Top10VPN早前發布的多項報告亦指出,下載量居前的VPN應用程式中,超過六成由中共或與中資背景有關的公司開發。這些軟件大多存在數據權限調用異常、私隱政策不透明等問題,部份更被指含有後門代碼。

自稱曾經參與境外VPN監測項目的網絡工程師龔先生透露,自2015年起,中共官方已系統性部署「偽裝性VPN項目」。「初期打著免費名義吸引用戶,等用戶數量累積後再進行收費、包裝成歐美品牌,以掩蓋真實背景。」他提醒表示,很多用戶誤以為只要翻牆就安全,其實「一舉一動仍在防火牆視野之內」。

網絡活躍人士詹天祐(化名)也表示,VPN本應是突破封鎖的工具,如今卻可能反過來變成「防火牆的延伸」,「每一個連接、每一次文件傳輸,都可能被監控、記錄。」

安全法令收緊 外企員工接連被捕

近年來,在華外資企業頻遭突擊調查,員工被捕事件不斷發生,加劇了外企對中國營商環境的疑慮。2023年7月施行的新修訂《反間諜法》擴大了中共安全機關執法權限,將「數據」「文件」「材料」「物品」也納入間諜活動範疇,使原本正常的商業或研究行為被隨時「定性」。

例如,2024年2月,一名曾在美國物流公司工作的中國籍女性Emily Chen,返國後被南京警方以「涉嫌向境外提供國家機密」為由監視居住;2023年3月,美國盡職調查公司Mintz Group北京辦公室被查,5名中國籍員工被帶走;

2023年4月,貝恩公司上海辦公室員工被警方傳喚;2023年5月,凱盛融英(Capvision)北京、上海等多地辦公室遭調查,多名員工被捕;2023年10月,英國廣告集團WPP旗下群邑集團(GroupM)多名高管因涉嫌賄賂被拘留。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共近年來針對外企特別是涉及行業分析、盡職調查、數據分析等領域加強執法,已使大量國際合作項目被迫中止甚至終止。

網絡工程師龔先生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中共當局正在構建數碼監控系統,並將跨境通訊視為潛在安全威脅。外資藥企、科技公司、數據服務平台都是中共重點監控對象,「即使使用加密工具,也未必能完全避免被偵測。一個文件傳輸方式、一次不經意的遠程登錄,都可能成為調查甚至定罪的理由。」

許嘉慶也指出,中共安全部門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手段,對用戶的網絡行為進行畫像分析。一旦某IP通訊模式被系統判定為「異常」,就可能觸發進一步調查,甚至動用反間諜法處理。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共全面強化對外企人員監控的大環境下,外國公司在華營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制度性風險。除了人身自由與訊息安全的隱患,商業保密、客戶資料乃至正常的經營通訊,都可能被置於監視之下。

詹天祐說,「在這種環境中,外企員工的每一個線上行為都可能被審視。外企在華經營所面臨的不再只是法律問題,而是如何在訊息高度受控的社會中生存的問題。」#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