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大陸民眾的生存境況日趨艱難。然而,官方最新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卻呈現「向好」趨勢,這再次引爆民間輿論的普遍質疑,黑色幽默段子滿天飛,生動描繪了普通民眾對官方經濟數據與自身實際感受之間巨大落差的諷刺與無奈。同時官方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為負。分析認為,這表明刺激消費不靈驗了。
官方數據遭嘲諷 黑色幽默凸顯現實落差
7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增速較一季度放緩0.2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GDP同比增長5.3%,高於今年3月「兩會」制定的全年增長5%左右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二季度(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中國經濟幾乎都在經受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4月中美互加關稅至超過145%的高位;5月雖取消大部份關稅,但因稀土等問題,貿易關係依然緊張。
儘管官方數據亮眼,但在官方報道的評論區,卻湧現大量隱晦質疑和黑色幽默。這些評論反映出普遍的民間情緒,儘管它們常常面臨被審查和刪除的風險。
微博認證的四川建川博物館館主樊建川發帖:二季度GDP增長了5.3%,巧了,居民收入也增長了5.3%。這兩個主要數據取得如此增長,作為文旅企業,我們是拉後腿了,上半年不但沒有增長,還下降了,而且下降幅度比較大,超過了兩位數。
「不出所料,二季度的GDP成績就是5.2%。這一點都不難猜,全年GDP增速一定要大於等於5%。一季度GDP增速是5.4%。那麼二季度數字做到多少比較合適呢?一季度屬於開門紅,歷來數字刷得比較高,所以二季度刷個5.2%,GDP曲線就會顯得比較溫和,符合『經濟有韌性』的宣傳。中共統計局的數字不可信。」
「一大早看完這個新聞,真是振奮人心啊,統計局的工作人員真的是太辛苦了!」
一名網民跟帖:太好了,太好了,看到經濟形勢這麼好,激動得一夜沒睡著覺。在床頭啃了兩個窩頭,喝了一瓶1982年的自來水,感到幸福極了。
不少網民對此留言表示認同,認為這條跟帖精準模仿並反諷了官方宣傳語氣,表達了對宏觀數據無法轉化為個人福祉的不解與嘲弄。「窩頭」象徵著貧困和粗茶淡飯,「1982年的自來水」則用幽默的方式暗示了長時間的困頓與對物質享受的極度缺乏,同時也可能暗示著「年歲久遠的苦日子」。「感到幸福極了」更是諷刺的最高潮,在如此清貧的狀態下仍「感到幸福」,進一步凸顯了對現實的無力感和對官方論調的巨大諷刺。
評論普遍指出,這才是「真正正常的老百姓的體感」,民眾對二季度GDP同比增長5.2%存在嚴重質疑,因為它與普通民眾的實際感受相差太遠。
有網民反諷,二季度除了經歷了特朗普的關稅大戰,還有伊朗於以色列的戰爭導致的油價波動。國內經濟受到不少大的國際環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經濟居然還能站穩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啊!
事實上,當4月美國對華關稅加到145%的時候,在長三角從事對美貿易的彭先生向BBC中文表示,「我們就完全喪失掉了出貨的慾望」,對於機器轟鳴的工廠而言是「絕望時刻」,整個工廠只好突然停掉。
「老百姓的體感是真感覺不到GDP同比增長5.2%啊,因為一大堆中產哭爹喊娘,一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個GDP增長太奇葩了!上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的GDP增長目標是5.3%,這次的數據說明統計局算是完成了工作任務啊!佩服統計局的人員,真是辛苦他們了!」有網民如此評論,「就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人信啊!這樣的增幅我覺得真的是過份了。」
民間真實體感 生意慘淡 消費低迷
經濟數據只是冰冷的數字,中國大陸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體驗和感受是怎樣的?
開女裝店的「毛姐」在自媒體中表示,今年特別是6月份以後的生意,讓她徹底失去了信心。她現在只想把店裏的貨全部清掉,「我不想再內耗自己,不想再焦慮下去了」。
另一位經營服裝店的女博主分享了更令人唏噓的經歷:她店舖前一天的營業額僅有99元,勉強算是開了張。轉天早上九點開門後,到中午十二點,她直接鎖門回家了。在家裏實在待不住,下午兩點又開了店門,到晚上總共只進來了三個人,賣了三件衣服,共計227元,還送了顧客一雙襪子。「現在的生意,把人整得挺無語的。現在不開張是常有的事。外面三十多度的高溫,我實在是扛不住了,就開了個小風扇,營業額都不配開冷氣機。店裏的衣服只要給錢就賣。」她坦言,現在只要待在店裏,呼吸就變得急促;只要一出店門,整個人都變得神清氣爽。她在影片中向同行發出疑問:「老闆們,你們7月份到現在的生意怎麼樣呢?做了多少營業額?」
湖北開超市的「洪姐」也表達了同樣的無奈。她早上6點半開門,是店舖所在街道上第二個開門的商家,最早開門的是早餐店。「早餐店有個顧客進我店裏說,這條街他走了好幾家都沒開門,很冷清。」「洪姐」無奈表示,雖然開門早,但經常是一個半小時都賣不了幾塊錢的東西。「現在做生意真的是起早貪黑的,起得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還賺不到錢。」
618大促 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反而為負
民眾的「體感」也得到了部份官方數據的側面印證。中共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數據顯示,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增速較前職放緩1.6個百分點,不及市場預期。從更能體現趨勢的季調後環比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下降0.16%,低於前值0.85個百分點,2024年5月以來首次為負。
對此,在YouTube擁有10萬以上粉絲的博主「躺平叔」質疑,6月份有一個618大促銷,還有各種補貼。為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下降了?這說明消費真的是刺激不動了。
他指出,目前判斷消費走勢的一個指標是暑期旅遊,而旅遊業人士的體感也能反映國內消費是否有所增長。一名在張家界做旅遊的UP主在影片中質疑,正值旅遊旺季,張家界怎麼會「沒有人」?「往年人山人海的遊客去哪了?」
該UP主說,現在是7月12日11點左右,往年這個時候,遊客排隊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可是現在都不排隊。現場只有幾個旅遊團。「遊客去哪裏了呢?我也不知道。是還沒到達張家界呢?還是說在來的路上?」
他還介紹道,景點排隊處室外都安排了大的電風扇。能夠降溫。室內還有冷氣機。同時還安排了座位,室內外都有座位,就是為了讓遊客體驗感好。可是今年張家界的旅遊業卻很蕭條。
「躺平叔」說,大家都不想出去旅遊,從這也能看出經濟形勢。
BBC中文網報道,需求不振確實成為中國經濟需要突破的惡性循環。疫情之後,由於居民信心不足,導致需求減少,企業受到壓力不得不「降本裁員」,但此舉加劇了居民對「就業不穩定」的擔憂,信心更加不足,預防性地減少消費,社會總需求進一步降低。這個過程周而復始,使企業和居民都有「經濟不行」的痛感。#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