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科技角力日益激烈之際,美國近日批准人工智能晶片巨頭英偉達(輝達)恢復對中國出口降規版H20晶片,引發國際政經界高度關注。數位專家與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此舉不僅揭示美方欲以「技術控場」圍堵的戰略意圖,也凸顯中國在發展AI與晶片領域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H20晶片是美技術控場下的「第四好」
H20並非英偉達(NVIDIA)最先進的AI晶片,而是基於Hopper架構專為中國市場調整設計的降規版本。為配合美國出口管制規範,英偉達對該款晶片進行了性能削弱。儘管美國政府於今年4月將H20納入出口禁令,但在近期政策轉向下,出口再度放行。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James Lutenik)7月15日在CNBC受訪時明言:「我們賣給中國的,不是最好的產品,不是第二好,甚至不是第三好,而是第四好的產品。」
他進一步指出,美方的戰略是讓中國AI開發者「對美國技術上癮」,以建立長期依賴。
他說道,得賣足夠多的晶片給中國,這樣他們就離不開美國的生態系。
白宮AI產業顧問薩克斯(David Sacks)也強調,放行H20的真正目的是防止華為壟斷中國市場。他在15日接受彭博採訪時直言:「我們不是賣中國最先進的產品,而是要避免華為獨霸。」
薩克斯並指出,若完全封鎖英偉達,將迫使中國更依賴華為,反而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
他呼籲,美國應向中東與南半球放寬AI技術出口,否則恐重演被中國排擠出電訊市場的局面。
業界出現「亂套」分析:中國晶片面臨衝擊
儘管美方明確指出H20為降級產品,中方未作正面反駁,但展現出務實接受的態度。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於7月16日訪問北京時所受禮遇堪比搖滾明星。黃表示:「我期待能持續為中國市場升級產品。」
台灣安全研究院戰略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向大紀元記者分析,即使H20並非頂尖,但仍比目前中國的國產晶片表現更佳。他形容:「如果中共自製晶片是60分,那H20可以算是70分。」對中國AI企業而言,降規產品仍能改善效能樽頸。
蘇紫雲進一步指出,北京的策略是「以時間換取空間」。「中共不會以H20為滿足,短期接受、長期自研,是他們的步調。」他比喻這種策略如同中國航母發展——從烏克蘭遼寧號起步,逐步發展出山東號與福建號。
然而,對中國本土晶片產業而言,H20重返市場是一場劇烈衝擊。據「網易科技」報道,國內業者感嘆:「國產平替GPU亂套了!」原計劃推出的多款國產GPU面臨銷售壓力。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院數據,2024年中國自研AI晶片在數據中心市佔率從12%升至25%。禁令期間,華為昇騰910B與寒武紀思元系列訂單激增。如今H20解禁,儘管其運算能力受限、僅適用於推理任務,但其良好的軟件相容性與完整生態系仍吸引大量客戶回流。
「網易科技」報道,英偉達不僅宣布H20晶片解禁,還宣布推出一款全新且完全相容的輝達RTX PRO GPU。消息一出,中國國產晶片專家感慨:「此舉對國產算力晶片不是甚麼好事」「H20解禁對國產替代是傷害,對不願意用國產算力晶片的大廠來說,是好事。」
有網民感慨:「一大把國產平替GPU就等著上市了,英偉達這麼一來,不全亂套了嗎。」
業界專家指出,英偉達藉由生態優勢與價格策略,在中國市場實施「傾銷」,長期可能壓制中國自研模型的技術演進,進而阻礙其供應鏈自主能力。
對此,《大紀元》時評專欄作家王赫從策略層面分析,美國此舉是典型的「彈性施壓」。他說:「如果完全禁運,中國就會全力自研。但如果開放第四等級產品,既可壓制產業替代,又可避免中國軍民融合快速崛起。」
另一位觀察者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於《大紀元》採訪時也指出,H20對中國晶片廠商而言是重大挑戰。他認為,即使中國廠商背後有華為與政府資源支持,但仍不得不放緩投資步伐以應對壓力。
美中經濟交換:晶片換稀土?
《華爾街日報》7月16日報道指出,H20出口解禁與中美5月於日內瓦達成的貿易休戰協議有關。該協議後,中方隨即放寬稀土出口限制,而此次放行H20,被視為其中一環。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arah Besant)15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證實,H20議題是美中倫敦會談中的一部份。他否認雙方有明確的交換條件,但承認這是「拼圖的一塊」,顯示雙方互有需索。
貝森特也坦言:「對中國的晶片限制不應該讓我們的企業失去全球競爭力。」
林宗男認為,H20解禁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英偉達的庫存壓力」。他表示,H20是按照拜登政府政策所設計的產品,若無法銷售中國,將造成巨額損失。
黃仁勳此次訪京時亦回應國會批評,否認向中國銷售H20會威脅國安。他說:「一間屋子總容得下兩個人,對不對?」黃仁勳在北京表示希望美方持續放寬出口規定。
英國《金融時報》5月曾報道,英偉達計劃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服務中國市場特定需求,唯公司核心設計與製造仍設於境外。同時,英偉達也決定在台北設立「NVIDIA Constellation」星艦園區,作為亞洲戰略中心,強化台灣在全球AI與半導體鏈的地位。
專家審慎觀察:中共偷技術 是否受制?
對於薩克斯聲稱H20「不構成風險」的說法,專家持審慎肯定態度。王赫指出,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仍擁有龐大產能,若美國全面封鎖,中國可能轉向成熟市場擴張,對美國構成壓力。
他提及美國與台日韓打造「Chip 4」半導體聯盟,要防堵中共,以保持技術兩至三代的領先優勢。但他也警告:「若這些技術被中共偷走,整體戰略就會破產。」
蘇紫雲提醒,晶片與航母不同,其核心技術隱藏於納米尺度與尖端機具之中,對中國而言追趕期長達20至30年。「中國共產黨雖然目前落後,但戰略耐心與國家動員能力不容低估,這才是美國真正應警惕的。」
H20出口解禁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縮影,美國試圖透過「技術控場」遏制中國AI發展,特別是不讓其突破軍事應用紅線;中國則採「先求有、再求好」策略,邊學邊用,期待逐步反超。
蘇紫雲則形容這場科技競爭是一場「時間的遊戲」:短期美國掌握主導權,長期則難保優勢。他說:「讓中共吃魚,不給釣竿」,或可短暫遏制對手,但需美方後續維持創新與供應鏈整合,以確保勝局。#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