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原本好好一個旅遊聖地,何以落得嚴重債務危機,甚至已臨破產邊緣?其最大錯誤就是掉入中共的「債務陷阱」。截至2024年年底,馬爾代夫外債已從2018年的21億美元暴增至44億美元,相等於GDP的63%,而中國乃最大債主。此刻,馬爾代夫被世界銀行界定為存在「高風險」外債壓力,而信用評等機構惠譽亦在本年6月重申其「CC」信貸評級。2025年需償還6億美元外債,2026年更高達10億美元,財務前景極度暗淡。

較早前有分析認為,於2025年1月生效的馬中自由貿易協定(FTA)可以為前者帶來一絲希望,雙方多達95%貨品可豁免關稅。結果中國商品大量湧入,但馬爾代夫對中國的出口卻極少(5月份僅錄得6,460美元,但從中國進口則高達4,730萬美元),進出口比嚴重失衡,形成單向巨額貿易逆差。馬爾代夫原希望FTA可擴大出口、帶動經濟復甦,但由於本國產業結構薄弱,出口能力有限,實際利益多數被中資企業獲取,既無法創匯,也失去了市場保護。

那麼,馬爾代夫一開始又是如何墮進這個猶如無底深潭的「債務陷阱」?原來當地政府近年為求快速建設和提升對外關係,大舉接受中共基建貸款(如友誼大橋、機場、公共住宅等)並簽訂相關協議,卻忽略了國家長期還款能力與財務承擔。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也過於倉促,事前缺乏完整評估,在貿易與財政局勢明顯失衡時,仍未能及時修正政策。此外,馬爾代夫這些大型基礎建設工程的進度和設計,往往是由中國資金方主導。雖然馬爾代夫政府提出需求和願景,但具體項目的步調、內容、甚至啟動與延遲,實際上多數由中國的協商、審批及資金融通流程決定,使馬爾代夫主導權變得非常有限,即使財政壓力加劇,也難自主調控專案推進速度,進一步加深財務負擔。

最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基礎建設項目所需的原材料、設備和大量供應鏈也都必須從中國採購。這讓馬爾地夫不僅在資金層面依賴中國,在每一個工程細節、經濟效益、進口採購上都深陷中共體系,國內產業和資金難以真正受益,大部份資金最終又回流中國,形成「錢借自中國、材料來自中國、設計和工人也來自中國」的悲劇現象。

隨著本外幣儲備急速流失,國際儲備告急,政府不得不頻頻向國外尋求援助,包括向GCC、印度請求貸款、貨幣互換或直接金援,但中共至今尚未給予明確承諾。若未能及時推動財政與產業結構改革,馬爾代夫極可能步上斯里蘭卡後塵,成為又一個因「一帶一路」而爆發主權違約、最終陷入經濟崩潰的國家。

在旅遊產業方面,雖然近年中國旅客大幅成長,帶動觀光人數創新高,但由於中資企業滲透,收益多回流至中國本土企業,造成本地外匯與稅收貢獻有限。這種現象也讓馬爾代夫最依賴且原本最能賺外匯的產業無法有效改善財政困境。

總結來說,馬爾代夫過度依賴中共貸款與基建,並輕率推動自由貿易協定,使中共在基建進度、材料供應及經濟分配上全面主導,導致巨額債務、貿易失衡、經濟受制於人。這是主權與經濟獨立性重大悲劇!@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