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國際諮詢公司奧緯諮詢(Oliver Wyman)的最新調查報告,如同投入中國富人圈的一枚「炸彈」。該報告揭示,22%的中國富裕人群對中國經濟前景持負面看法,這種悲觀情緒的程度,甚至超越了2022年10月新冠疫情封控高峰期的21%。分析指出,這不僅僅是短期波動,而是「心態上的根本改變」,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已經沒救了。
奧緯諮詢:中國富豪「喪失希望」
這項於今年5月針對2,000戶月收入超過3萬人民幣的中國高收入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年輕的城市成年人(18至28歲),他們的情緒下降幅度最大,這與持續高企的青年失業率有關。儘管疫情後的旅行和消費有所復甦,但中國高收入人群的經濟信心仍嚴重受挫。奧緯諮詢合夥人伊姆克‧沃特斯(Imke Wouters)指出,這種悲觀情緒並非曇花一現,而是「心態上的根本改變」。當富人都不再敢消費、不敢投資、不敢相信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將面臨嚴峻挑戰。
針對奧緯諮詢的調查報告,擁有超過10萬粉絲的博主「在野說」評論道,這份報告說明,連年收入幾十萬、擁有大量資產的中產以上階層,都在集體失去信心。那些原本生活在一線城市、身處金字塔頂端的年輕富人(18至28歲),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喪失希望」。他們不再熱衷奢侈品消費,不再積極投資創業,甚至開始放棄階層躍遷的夢想,只想尋求「逃出這個讓他們無力喘息的國度」。
他說,現在中國富人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超過新冠疫情封控的高峰期(2022年10月),那時全城封控、餐館關門、工廠停擺的狀態,可見中國經濟早已悄無聲息地塌了。
奧緯諮詢的合夥人伊姆克‧沃特斯表示,現在中國富人對經濟前景的悲觀看法,不只是短期情緒,而是一種「心態上的根本改變」。
「在野說」表示,這句話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當有錢人都不再敢消費、不敢投資、不敢相信未來,中國的經濟還能靠誰撐起來?這股對經濟的絕望從2022年底疫情「動態清零」結束到今天,始終未見復甦跡象。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長期在85的歷史低點徘徊,三年未見復甦跡象。與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中2025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1.6%(創近十年來最低水平)的疲弱表現相互印證,粉碎了所謂「中國消費強勁」的論調。
「誰還敢說中國消費強勁?別鬧了,連富人都不想買東西了。一個社會的真正危機,不是經濟蕭條,而是連希望都沒了。最悲觀的群體是誰?不是欠債買樓的中年人,也不是找不到工作的應屆大學生,而是那些住在北上廣,月入幾萬,卻依然惶惶不可終日的年輕富人。」「在野說」表示,18至28歲的年輕富裕人群的父母們大多改善了中國經濟的黃金年代。炒房,開廠,創業,每個人都嘗到了時代紅利。而現在的年輕人呢?只是看著中國經濟起飛,卻從來沒真正擁有過它。富人們不再拚命刷卡買愛馬仕、勞力士,也不再一口一個財富自由。
富人的「潤學升級」 出國消費與資產外移趨勢加速
年輕富人的悲觀情緒正轉化為具體行動——中國富裕人群開始熱衷「出國旅遊」。奧緯諮詢的報告表示,預計2025年其出國旅遊比例將達到37%,高於2019年疫情前的32%。他們將資金投向「能讓自己立刻快樂」的體驗:「買包不如飛日本,買車不如去馬來西亞泡溫泉,至少能呼吸點自由的空氣。」
「在野說」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遠不止是消費模式的轉變。奧緯諮詢分析指出,雖然前往日本、馬來西亞等亞洲近場國家的旅遊人數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但前往歐美的意願卻持續下滑。年輕富人前往歐美的意願卻持續下滑。這背後有兩大驅動因素:簽證限制重重,以及對資產安全的擔憂。尤其自2024年起,中共加大對海外收入的稅務調查,特別針對高淨值人群,促使不少富人不僅「人走」,更要「錢也走」,甚至開始研究通過第三國護照來轉換身份。這是「富人的潤學升級」,遠超單純的消費轉型,實質上是一種資本與人才的外移策略。
年輕一代的「躺平逃生」 努力無果與信心崩塌
在富人忙著「潤」的同時,「在野說」指出,中國年輕一代,特別是00後,卻在經歷「一代比一代慘」的殘酷現實。他們出生時正逢「經濟騰飛」,被灌輸「拚搏改變命運」的理念。然而,當他們真正踏入社會,卻發現「連一個努力的機會都沒有」。就業崗位銳減,內捲程度「爆表」。
2025年初,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持續高企,而民間機構估算實際失業率已超過30%。
與此同時,研究顯示,認同「在中國努力總有回報」的人,已從2004年的62%驟降至2023年的28%。
「在野說」指出,這是一種深層次的「系統性信心崩塌」。當人們普遍認為社會結構無法獎勵勤奮,機會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時,整個社會便陷入「靜默的憤怒之中」——表面平靜如水,內裏卻「沸騰如火」。年輕人的心聲是:「我們不是怕吃苦,而是怕吃了苦也沒用。我們不是不努力,而是沒地方用力。我們不是想躺平,而是根本起不來。」
全民性不安 國家根基被撼動的警示
「在野說」表示,這種瀰漫全社會的不安情緒,已遠不止是富人階層的焦慮。連原本最穩定的中產階級都開始動搖,選擇「跑路」。據統計,2023年美國南部邊境攔截的中國移民人數是上一年的十幾倍;2024年上半年,這一趨勢仍在加速。這表明人們已不再糾結「是否該走」,而是「怎麼走」。
奧緯諮詢的報告表示,這種心理上的轉變,會對整體經濟活動造成影響。「拖得越久,他們對長期前景就越悲觀。消費也會變得越謹慎。
「在野說」直言,這遠不止是GDP數字的下降,更是「全國人民信心的瓦解」。「信心的坍塌,比任何經濟指標都更致命。」
社交媒體上,有網民發出「我們這一代,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生在了錯誤的國家」的絕望評論,「在野說」認為,從網民的前述評論到「28歲還在家啃老」的現實,這不是個體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在野說」指出,「當消費、信心、出生率、青年就業持續下跌,資本外逃加速,連本該最樂觀的富人和年輕人也喪失希望時,這個國家的未來,將依靠誰?真正的絕望,是你連憤怒都不配擁有,只能沉默著往後退。2025年的中國,正處於這樣一場『沉默的退潮』之中,波瀾不驚的外表下,潛藏著巨大的變革壓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