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在巴西召開,但多國元首缺席、在一些敏感議題上難達成共識,暴露金磚陣營內部裂痕加深。
中共黨魁習近平罕見缺席該峰會,中共總理李強的發言轉向謹慎。專家分析,中共主導力正在下滑,金磚機制日趨象徵化,內部壓力與外部掣肘疊加,正迫使其政策日趨謹慎。
習近平缺席引關注 中共外交轉向謹慎
本屆金磚峰會僅六個國家元首到場,出席率創歷史新低。尤為矚目的是,中共黨魁習近平未出席,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為參會,引發外界廣泛猜測。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7月8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說,習近平缺席反映中共在中美關係緊張與國內經濟壓力的雙重背景下,主動降低外交衝突風險,採取收縮姿態,以規避貿易與安全領域的潛在對抗。
本屆峰會中,李強發言摒棄「冷戰思維」「霸權主義」等強硬措辭,轉而強調「平等協商」「包容共贏」。
中共新華社發布的峰會聯合聲明,大幅刪減涉伊朗局勢、美元地位等敏感議題的內容。李強在發言中語調溫和,未點名批評美國,僅呼籲表達「強權政治」和「陣營對抗」,強調「平等協商」,與中共過往高調反美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7月8日對《大紀元》表示, 這一轉變是由於對美強硬政策的代價日益顯現所致。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半導體禁令持續收緊、外資撤離與內需疲弱壓力交織下,中共正試圖通過降低姿態以爭取戰略緩衝空間。
他表示,習近平缺席峰會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中共外交戰略持續轉向的體現。自2024年起,中共領導人多次缺席多邊場合,亦減少對「全球南方」國家的高調援助與倡議,反映其對國際輿論與地緣風險日益謹慎。
分析:特朗普強硬施壓加劇分歧
本屆金磚峰會雖然重申推動國際金融秩序改革與多邊主義,但在「去美元化」、巴勒斯坦局勢、伊朗問題等敏感議題上未達成共識,內部分歧加劇。
王赫表示, 印度等金磚成員國在政治、經濟、地緣利益上差異巨大,難以形成對美統一立場。其中,中印邊境衝突及戰略競爭進一步加劇中印雙方在「去美元化」與安全議題上的分歧。
《金融時報》也披露,金磚創始國之一的印度日益向美靠攏,對該組織達成共識產生阻力。
就在金磚峰會7月6日揭幕當晚,美國總統特朗普警告,任何「支持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加徵10%關稅,「沒有例外」。
在特朗普發出警告後,越南宣布對中國熱軋鋼加徵高額反傾銷稅。越南6月15日剛剛正式成為金磚夥伴國。
周二(8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內閣官員開會期間表示,金磚國家「很快」將被徵收10%的關稅。他強調,金磚國家成立目的就是削弱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孫國祥認為,金磚國家推動的替代美元支付體系因技術、制度及成員國立場差異,進展緩慢。特朗普的強硬態度使部份成員國更趨謹慎,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
南非也在向美國靠攏。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在閉幕發言中強調「金磚不針對任何國家」。他曾於今年5月訪美,在與特朗普會面期間表示,他希望重置與美國的關係,強調了兩國之間的貿易依賴。
目前,金磚國家除了最初五國,之後納入南非,去年又吸收了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尼、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印尼。
分析:金磚組織或淪為象徵平台
近年來,中共對金磚國家的援助大幅縮水,從2022年的260億元人民幣銳減至2025年的15億元,呈現斷崖式下降趨勢。
孫國祥表示,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入金磚,更多是出於爭取中共財政援助與市場准入,而非基於意識形態或制度認同。一旦中共無法持續提供資源支持,金磚組織的凝聚力與制度吸引力將迅速下降。
王赫則警告,若金磚在貨幣合作、地緣安全等關鍵領域無實質進展,其未來可能淪為「象徵性論壇」,難以成為具制度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習近平缺席金磚峰會或得了這個「病」
習近平缺席巴西金磚峰會亦引發外界對其健康與心理狀態的猜測。
前內蒙古官員杜文此前在接受新唐人電視台採訪時表示,習近平未出席巴西金磚峰會明顯不尋常。2023年南非金磚峰會期間,習近平的翻譯被粗暴帶離現場,這一事件可能令習近平感到羞辱,留下心理陰影。
此外,美國飛天大學教授章天亮在7月6日《天亮時分》節目中分析,習近平可能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他說,習近平長期處於眾星捧月的環境中,南非峰會的尷尬經歷可能對其心理造成衝擊,導致他隨後選擇缺席部份國際場合。(相關影片)#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