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張局勢升級和關係不睦的氣氛下,歐中峰會今天(24日)在北京舉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中共總理李強會談後,雙方僅就氣候議題發表聯合新聞聲明。專家指,歐中關係存在許多衝突點,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北京的開放市場承諾或難實現,氣候議題的合作聲明只是兼顧面子。

專家:北京的開放市場承諾或難實現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今天在峰會上與中共總理李強會面。

雖然今年是歐中建交50周年,但應北京的要求,峰會持續時間縮短至一天。彭博社此前透露,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原本希望習近平能夠出席峰會,但這一要求遭到拒絕,由李強出席。

據路透社報道,貿易、氣候和稀土成為緊張關係中討論的焦點。

馮德萊恩在峰會表示,歐中貿易「需要更多平衡」,中國應該增加歐洲企業的市場進入。科斯塔則表示,貿易平衡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

李強聲稱北京與歐盟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北京願意擴大貿易、投資和綠色技術方面的合作,中方願意以適當的方式透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分歧和衝突。

峰會後,科斯塔對記者會表示,雙方討論了深化與中國的氣候變化接觸的方法,以及貿易扭曲、失衡和市場準入問題。

馮德萊恩在會後表示,需要看到中國產能過剩方面的進展。

台灣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分析,北京就是要趁著特朗普在整頓地緣經濟的同時,拉攏其它國家,歐盟當然也是中共主要的對象了。歐洲希望中國開放市場,減輕歐盟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但北京能否真的對歐洲的企業開放市場需要觀察,因為中共對美國有將近3,000億美元的順差,對歐盟有3,600億美元的順差,它開放了歐洲,等於就損失順差的部份,會進一步打擊中國內部的經濟,造成更惡化的內捲。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表示,歐盟要解決的,一是中共對於歐洲的技術和市場的強取豪奪。歐洲過去大量的開發技術被外移到中國,造成了歐洲很多企業在跟中國競爭時失去優勢,中共對歐盟的投資也存在壟斷性的風險,例如當初中共在意大利的「一帶一路」投資,並沒有給當地的勞工工作機會。正因為有許多矛盾點,幾年前的中歐全面投資協議完全被擱置了。

歐中貿易分歧加大,從更早期的中國太陽能的傾銷,到最近這兩年電動車的傾銷,去年歐盟對中國的電動車祭出高關稅,今年再對中國的風力發電機啟動調查,中國也反制歐盟的農產品,雙方的貿易關係降到低點。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鄭欽模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外有種狡辯的話術,比如歐盟控訴中國電動車的傾銷,中共堅決不認為是傾銷,也不認為是補貼,還找藉口說西方對高科技也補貼。但其實對於研發部份的補貼,跟對企業被補貼去搶佔市場是不一樣的。

俄烏戰爭是歐中衝突點 未有突破

歐中另一個矛盾是俄烏戰爭,馮德萊恩在峰會後表示,中共應該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來鼓勵關於烏克蘭的談判。科斯塔則表示,歐盟要求中國關注其對俄羅斯的出口,以避免可能用於戰爭目的的兩用貨物。

歐盟早前通過針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方案,對象包括兩間中共金融機構。中共商務部則表示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但中共外長王毅7月初訪問歐盟時承認,中共不能看到俄羅斯戰敗。

就在歐中峰會之際,路透社最新報道指,有證據顯示,中國製造的航空引擎正以「工業冷卻設備」為名,秘密運送至俄羅斯國營無人機製造商,藉此規避西方制裁,並協助俄軍擴大對烏克蘭的無人機攻勢。

鄭欽模對《大紀元》表示,影響中歐關係比較關鍵性的問題,包括俄烏戰爭中中共不斷地升高對俄羅斯的支援,另外就是歐中的貿易失衡。

鄭欽模表示,俄羅斯的無人機和導彈都牽涉到中共的援助,烏克蘭已經發現俄羅斯無人機有60%的零組件是來自中國,甚至在6月份發現無人機的零配件,竟然是5月份由中國生產的,證據都很充份。加上歐盟在第18輪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包括了兩家中國的銀行和五家中國的企業。從這一點來看,歐中關係要有比較突破性的進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葉耀元也表示,只要中共繼續支持俄羅斯,跟歐盟之間的關係就不可能搞好。因為假設俄羅斯打贏這場戰爭,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就是安全威脅。

稀土議題 未有共識

馮德萊恩會後還說,歐盟需要從中國可靠、安全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雙方同意有一個升級的出口供應機制。

中共於4月啟動了稀土出口管制,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導致歐洲汽車生產線在隔月暫時停產。但海關數據顯示,6月中國對歐盟的稀土磁鐵出口量較5月激增245%,達到1,364公噸,儘管仍比去年同期低35%。

7月初,中共外長王毅訪問歐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在布魯塞爾會見王毅時,要求中共解除稀土出口限制。

鄭欽模表示,中共在有關稀土方面不但卡美國的脖子,也在卡歐盟的脖子,中共想藉此逼迫歐盟做出讓步。

歐中峰會前,中共宣布解除了對批評中共人權的德國前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的制裁,被指試圖以此修補與歐盟關係。但歐盟對此並未「買帳」。現任台德民間論壇主席的包瑞翰在獲得解除制裁後,在社交媒體社交平台X上嚴厲批評這一做法「遠遠不夠」。

鄭欽模表示,整個歐洲都慢慢認識到,中共殘暴的極權體制,以及它對整個國際秩序的破壞。歐洲的輿論會影響歐盟國家的政府對中共的態度。「所以目前從不管從地緣政治,經貿甚至從稀土的管制,再到人權,都是歐中關係很難打開的一個結。」

聯合聲明僅限氣候 專家:保中方的面子

北京時間17時左右,馮德萊恩在X上分享了中歐峰會的聯合新聞聲明。聲明稱,雙方旨在加強「氣候變遷合作」,並將各自的「氣候目標轉化為實際成果」。

中方新聞稿顯示,會晤後,雙方共同發表《中歐領導人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而在峰會前,歐盟外交官曾告訴路透社,他們預計峰會不會達成任何重大協議或聲明。

蘇紫雲說,氣候是比較低敏感度的,有這個聯合聲明,對北京來講兼顧了國際形象,同時對於它內部也是有轉型的需求,減輕對於石油跟天然氣輸入的依賴,所以雙方可以達成一個共識。除了氣候之外,烏克蘭、稀土跟貿易部份比較受到侷限。所以中歐這次峰會是戰略上重視對方,戰術上合作有限。

習藉機再離間歐美?

馮德萊恩和科斯塔在峰會前會見了習近平。

路透社報道,馮德萊恩表示:「隨著我們合作的加深,不平衡現象也在減少。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

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去年逆差飆升至歷史性的3,058億歐元(3,600億美元)。馮德萊恩表示,「重新平衡我們的雙邊關係至關重要……中國和歐洲必須承認各自的關切,並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案。」

而據中共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上午會晤馮德萊恩和科斯塔時說:「我們要牢牢把握中歐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並要求對方做出「正確戰略抉擇」。

獨立評論人向陽在X上表示,習近平在北京大會堂會見馮德萊恩,要求她「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戰略抉擇」。習近平是繼續推銷「聯歐制美」戰略,離間美歐關係。

美國在歐中關係中的角色也引人關注,中共此前一直被指涉離間歐洲與美國的關係。

7月23日,多家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報道,歐盟和美國即將達成一項貿易協議,美國將對大多數歐洲進口商品徵收15%的關稅。

鄭欽模對《大紀元》表示,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問題並沒有牽涉本質的矛盾,只要在技術上,在關稅上能夠談到公平就可以了。由於中共對俄羅斯以及對伊朗核設施的支持,對全球的安全都是莫大的威脅,接下來只要美歐的經貿關係恢復正常,歐洲和美國會共同來對抗在西太平洋的主要的對手,就是中共。#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