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昨日(24日)發表《評估香港資訊自由制度對透明度和問責制的影響》(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ong Kong's Freedom of Information Regime on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報告,指香港的資訊自由在《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正逐步衰退,對國際企業、公民社會和海外港人造成重大的挑戰。
報告稱,香港曾經以開放資訊環境聞名,亦是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後「一國兩制」框架下保有自治的重要標誌。不過,2020年《港區國安法》與去年《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徹底改變了香港的資訊環境;今年的附屬立法「法律文書A305A」亦進一步擴大了政府權力。
報告批評港府以「國家安全」名義打壓新聞自由,幾乎消滅了香港的公民社會;有記者被捕、獨立媒體被迫關閉、網站被封鎖;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移除批判性書籍;社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影片被封鎖。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位,急降至2025年的第140位。
相較於民主地區採用的法定資訊自由法,香港僅依賴非約束力的行政《公開資料守則》,缺乏獨立監督與有效的執行機制。近期案例顯示,企業尋求公開資訊時,愈來愈常因《守則》中廣泛的豁免類別而被拒絕,包括與「經濟管理」、「公共服務運作」及「研究、統計與分析」相關的資訊。
例如,有記者要求取得車牌資訊的請求被拒,顯示在《國安法》打壓後,政府機構對守則的執行更加保守,資訊請求被延遲或最終拒絕的案例增加。要求索取港府資訊的方式繁瑣,例如延遲、複雜要求與不一致的措施,反映出政府有意維持資訊獲取的表象,以保住香港作為國際商業與金融中心的聲譽,但實質阻礙資訊獲取,透明度已大幅下降。
另外,報告指出政府通過削弱檔案保護與限制獲取資訊,系統性地侵蝕透明度。由於香港缺乏全面的檔案立法,導致每年數千萬檔案在幾無監督的情況下被銷毀,助長了政府資訊的系統性移除,例如司法部門刪除了2009至2020年的11份年度檢控報告,並從新報告中剝除了辨識細節;今年5月,申訴專員網站移除了2023年前的調查報告。
報告提巴拿馬港口風波
對商界而言,國際企業在香港的資訊流動日益受限,企業過去依賴香港相對透明的資訊生態進行與大陸相關實體的盡職調查,並獲取中國經濟趨勢與政策方向的可靠洞察。如今,官方記錄、資料庫與監管披露的獲取愈加受限,迫使企業採用替代情報收集方式,這些方式往往不可靠、成本高昂且風險較大。另外,長和集團關於出售巴拿馬港口業務的風波,反映出香港商業環境的日益不透明與政治化。
公民社會方面,記者、學者與非政府組織過去以香港為安全基地,收集與傳播中國發展資訊。如今這一環境已徹底改變,許多國際組織已將區域運營遷出,留下的學者開始從課程中移除香港及中國相關內容。
海外港人方面,自2020年起,有數十萬香港居民通過英國BNO簽證計劃移民,許多人仍與香港保持密切的財務與家庭聯繫,高度依賴香港的資訊。在海外從事公民社會與民主倡議的港人,也依賴香港的透明資訊來評估香港的公民與政治權利狀況。
報告建議外國政府更新對香港的商業風險評估報告、在與香港官員的雙邊會議中提出透明度問題、透過官方報告機制記錄相關進展;與商界合作,支持應急計劃的制定;與科技行業聯繫以避免參與資訊審查,並與香港僑民團體及公民社會協商,評估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影響。
對於國際企業,報告建議他們與香港政府及監管機構接觸以倡導透明度,並制定內部規範以保護員工及智慧財產權;採取象徵性行動,例如減少參與高調活動,以表達不滿。@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