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廳「Pan da Cafe」因租金壓力搬遷。(蔡文昕/大紀元)
西餐廳「Pan da Cafe」因租金壓力搬遷。(蔡文昕/大紀元)

老闆認為現在是經營二十多年來最嚴峻的時刻。(蔡文昕/大紀元)
老闆認為現在是經營二十多年來最嚴峻的時刻。(蔡文昕/大紀元)

在西貢開業24年的西餐廳「Pan da Cafe」早前宣布因租金昂貴而搬遷,明日(27日)將會是最後一天在市場街現址營運。店主Panda稱,面對業主連年加租,只能選擇搬遷至西貢德隆後街的新舖重新開始。他坦言,回顧過去,沙士、金融風暴、疫情等香港最艱難的時期,店舖都咬牙撐過,過去一年生意雖偶爾有些許起色,但客流增長並不持久,無法為餐廳帶來穩定的前景。

店主Panda介紹,該店是一間以咖啡、甜品和薄餅為主打的西餐廳,他熱衷於收集香港舊時的物件,例如黑膠碟、月餅盒等。隨著時間推移,他和熟客們陸續帶來家中珍藏的老物件,吸引許多人顧客前來「打卡」。談及搬遷的心情,老闆坦言內心充滿矛盾。他在現址經營了24年,與熟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對這裏的回憶和氛圍依依不捨。

近年的經濟環境卻讓該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Panda憶述,早在去年7月曾在Facebook上發出一則「告急」帖文,坦言經營困難。一年後的今天,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尋找新地點重新開始。

他又指,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經營中,經歷過沙士、金融風暴等危機,但那些困難的周期通常較短,幾個月或一兩年內便能復甦。然而,這次的經濟低迷卻異常漫長,復甦的曙光遙遙無期。疫情過後,儘管香港已「開關」,人流和經濟狀況卻未見顯著改善,餐廳的生意陷入低谷。他感慨,現在是經營二十多年來最嚴峻的時刻。

最讓Panda感到壓力的是租金問題。在COVID-19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業主不僅沒有減租,反而將租金上調了30%。疫情結束後,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業主又再次加租超過20%,令總租金漲幅超過50%。面對經濟低迷和租金高企的雙重壓力,Panda坦言,過去一年,生意雖偶爾有些許起色,但客流增長並不持久,無法為餐廳帶來穩定的前景。

當被問及對減租的期望時,Panda回應稱,如果業主能減租一半以上當然最好,但現實是業主完全不願商量的態度。最終,他決定放棄現址,尋找更實惠的地點重新開始。他發現,市場上一些長期空置的舖位,租金確實有較大幅度的下調。例如,他看中的新舖位空置了很久,經過與業主的多次洽談,對方願意以現址租金減三分之一的價格出租。

他需於7月底正式交還現址舖位,正在準備新店的工作,正逐步將物品搬遷到新地點,預計最快也要到8月中旬才能正式開業。

業主「睇死」租戶難搬走

他坦言,香港飲食業的最大問題之一是高昂的開業成本和業主的態度。開設一間新餐廳需要申請牌照、聘請專業人士裝修,以他現有的店舖規模為例,若要重新申請牌照和裝修,成本至少需要六、七十萬港幣。即使是最簡單的裝修和牌照申請,也要二、三十萬。這高昂的成本讓餐廳經營者難以輕易放棄現有店舖,業主也因此「睇死」租戶難以搬走,進而抬高租金。

為了應對這種困境,Panda決定將現有店舖的物品逐步搬到新址,並慢慢重新申請牌照。他強調,搬遷不是簡單地找幾個工人把東西搬走,而是需要小心打包所有物品,逐步運送到新址,堪稱一項「大工程」。新店舖將保留現有店舖的特色,主打「懷舊」元素,並計劃加入一些本土特色商品,例如他收藏的黑膠唱片。

被問及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為何仍選擇繼續經營,Panda回應稱「始終條路都要行落去」,與現有店舖所在的街道相比,新店的租金壓力減輕,省下的資金可用於營運,改善生意狀況。新店的裝修也以簡約為主,儘量節省開支,通過時間和努力逐步回本。

Panda提及,有些業主可能因為物業按揭問題而不願減租,因為減租可能導致物業估值下降,影響銀行貸款。然而,即使是一些無需按揭的業主也不願意降低租金。他質疑,與其讓物業空置數年後以更低的價格出租,為何不選擇幫助現有租戶共渡難關。他認為,過去業主與租戶的關係更像合作夥伴,共同面對挑戰,但如今卻變得對立,業主往往希望從租戶身上榨取最大利益,直到租戶無力承擔為止。

反駁政府:老店怎樣創新?

當被問及對政府角色的看法時,Panda表示,政府經常強調經濟增長,聲稱「執10間店舖,會有16間新店開張」,政府高層與民生基層的視角完全不同,未能真正理解倒閉商戶的苦衷。

特首曾表示部份餐飲或零售行業通過轉型創新,例如中式餐廳改做鐵板燒,Panda反駁「如果鐵板燒店倒閉,是否又該改回中式餐廳?」他認為,許多所謂的「轉型」並非真正的創新,而是一些財團看準香港租金下跌的機會進場經營。財團與小商戶的談判能力差距顯著,導致新入場的企業看似成功,但實際上只是利用了市場低谷。

Panda認為,創新並非萬能解藥,尤其在當前經濟低迷、街頭人流稀少的環境下。即使店舖推出免費試飲咖啡等活動,若街上根本無人,這些努力也無濟於事。他以商場為例,指晚上8時後商場往往冷清,許多店舖早已關門,問題不在於店舖是否創新,而在於整體人流的缺失。即使是經營數十年的老店,例如大班月餅,也因經濟環境惡化而倒閉,讓人唏噓,「這些老店如何創新?是否要將傳統月餅改成『鐵板燒月餅』?」

Panda提到,許多中國大陸遊客在遊覽西貢東壩後直接離開,不願留低用餐或消費;他們多數選擇回深圳等地消費,或者自備食物和水,僅在香港「轉個圈」便離開;這種「深度遊」大多僅停留在拍照層面,實際消費有限。他強調,香港旅遊業的問題不在於遊客數量,而在於遊客的消費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