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波「大罷免」於上周六(7月26日)開票結束,24席國民黨立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部遭否決,藍白兩黨指出,是台灣人民的大勝利;賴清德則感謝公民力量,並期待朝野政黨攜手努力,團結向前。
專家認為,國民黨這次的組織動員非常成功,國民黨基本盤幾乎傾巢而出。不過,很明顯,藍營選前兩項利多影響很多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大罷免後,期待國民兩黨之間有可能走向和解、相向而行的機會。
分析:國民黨擅長組織動員 基本盤傾巢而出
對於726大罷免首波投票失敗,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這是親中(Pro-China)政客從驅趕他們下台的投票中倖存。《BBC》指出,主要在於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法院聯手,不僅阻擋了民進黨的各項法案,還通過一些具有爭議的立法,讓台灣民眾對此感到憤怒。
這次罷免行動的規模在台灣歷史上可說是史無前例的龐大,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對《大紀元》表示,這一次的總投票率超過五成五,比罷團預估的四成五高出很多,代表國民黨擅長的組織戰運用非常成功,國民黨基本盤幾乎傾巢而出。
余宗基指出,相對這次大罷免的公民團體,打擊面設定太廣,造成力量無法集中,反讓對手產生高度危機意識,又形成藍綠對決的這種基本盤。再加上這一次罷免的主要區域都是藍營選區,根本結構就是藍大於綠,對於這些都是由民間組織的年輕政治素人無疑是「一場苦戰」,從沒打過選戰,更不擅長所謂的組織動員了。
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對《大紀元》表示,從國民黨總召傅崐萁在花蓮的選戰可以看得出來,傅崐萁卯足全力的動員,投票率也只有六成,可是他開出的票,跟他一年多前立委選舉的投票率七成五幾乎是一樣的,就知道傅崐萁已經動員到票票到位,即使只有六成投票率,他還是可以把藍營基本盤的票都動員出來。見微知著,所有的國民黨立委也是這樣。
日內瓦高等學院研究罷免制度的雅妮娜‧韋爾普(Yanina Welp)近日對美媒表示,全球沒有任何國會曾面臨像台灣這次的大規模罷免行動。台灣也是少數允許選民透過聯署罷免民選代表的民主政體,過去的罷免案規模較小而且也鮮少成功。
藍營選前兩項利多 影響中間選民
對於台灣這一次的公民團大罷免運動,出乎意料地連一席藍委都沒有罷成,余宗基認為,中間選民的投票是關鍵原因之一,主要是藍營在選前丟出兩項利多,就是普發1萬元現金,再加上增加5天的法定假期,這種政策性的買票,的確對中間選民來講,產生非常大的實質效果。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表示,這次的大罷免運動,無論支持或反對賴政府的群體,立場都非常鮮明。罷免方雖然組織熱情,但大多選民對於是否要用罷免去推翻剛在2024年上任的立委,始終心存疑慮。而國民黨則是成功挖掘這批中間觀望選民,催出大量「不同意票」,成為逆轉的主因。
台灣基進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史唯筑表示,在這場選舉過程中,國民黨總是不斷以「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來恐嚇台灣人民。
余宗基認為,的確不能忽視這一段期間中共拉高了緊張的對台軍事對峙情勢。中間選民的特色就是希望能夠保持現狀,不想要戰爭。中共加大力度的軍機擾台,打戰爭的「恐懼牌」,也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此外,余宗基強調,中共對於台灣的滲透,包括假訊息、文化統戰的這一些勢力滲透進來台灣的嚴重程度,遠遠超出罷團跟一般民眾的了解,也就是中共鋪天蓋地的假訊息,各種組織的滲透,是當前民進黨政府必須要非常嚴肅去面對的挑戰。
專家:期待國民兩黨走向和解相向而行
《華盛頓郵報》在周六(26日)罷免投票一結束後便發稿表示,台灣選民否決了撤換國民黨立委的提案,澆熄了執政黨試圖翻轉立法權的希望。
不過,根據中選會正式公告,公民團體主導的罷免案雖全軍覆沒,但其中有7名藍委同意票有跨越25%門檻,但因少於不同意票而罷免失敗。
王智盛表示,雖然這一次罷免全部失敗,但國民黨基本上也是膽戰心驚,像經歷了一場大戰後脫了一層皮一樣。他相信這些立委都心知肚明,包括國民黨自己都知道,是過去這一年多的激進路線。導致這樣一個罷免過程,他們已經無法再經歷這樣的生死保衛戰了。
「因此,首先國民黨將會有所收斂,其次是國民黨內部會有所調整。」
王智盛認為,目前看起來台中市長盧秀燕將爭取國民黨黨主席,然後跟民進黨競爭2028的總統大位應該是勢在必行。以盧秀燕過去的表現,還有要爭取大位,勢必不會走激進對立路線,這對她沒有優勢。所以如果接下來盧秀燕主導國民黨黨機器,路線肯定會相對溫和。
王智盛表示,他樂觀期待朝野或國民兩黨之間有走向和解相向而行的機會。不過,他也憂心,因為國民黨沒有過半,在立法院必須要靠民眾黨的支持才能通過法案。民眾黨可能會極端挾持國民黨,讓國民黨再處於一個兩難窘境。
「接下來就看國民黨下一任黨主席,在路線上面會有甚麼更堅定的作為了。」王智盛說。
台灣開始走向民主進階版(民主2.0)
7·26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台灣總統賴清德於當天晚間發文感謝公民罷團的努力,他表示,今天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罷免與反罷免,都是人民在憲政制度下所擁有的正當權利。他感謝公民的力量,「你們的力量沒有白費」。
《台灣憲法》明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製、複決這四項參政權利。
台大經濟系教授樊家忠對《大紀元》表示,這一次大罷免展現的是台灣人民直接行使公民權,不需要透過立法委員、透過民意代表去執行。
樊家忠表示,我們都知道民主制度並不完美,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陷就是代議制,必須透過民意代表去執行公民權,事實上民意代表能不能夠充份的反映民意?這是一個問號。
「所以民主制度的下一個更進階的階段,就是人民的直接行使公民權,不需要完全依賴民意代表,這次台灣人民展露了憲法的設計是,你除了選舉,還可以透過創製、複決、罷免權,我相信這會成為一個未來的趨勢,以後創製權(提出新法律)、複決權(對爭議法律提出公投來決定)很可能很快也會出現。」
「也就是,台灣開始走向民主進階版(民主2.0)」,樊家忠說。#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