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老字號茶莊——源茂興記茶莊,因市建局九龍城重建計劃,在街坊熟悉的鐵觀音茶香中,於7月31日悄然走向結業。現年第二代掌舵人劉先生日前接受本報專訪,細述茶莊七十年歷程、重建陰霾下的文化斷裂,以及市建局計劃對小商戶的衝擊。

源茂興記茶莊由劉先生父親創立,劉先生出世以來便住在九龍城南角道,舊舖採用「前舖後居」的形式,與現舖相隔一條馬路。茶莊主打潮州與廣東茶,其中經典烘焙鐵觀音風味濃厚,與潮州飲茶習俗相契,亦常成為酒樓配茶首選。劉生介紹,茶莊的烘焙鐵觀音經特殊處理,色深味濃,適合潮州菜館顧客,普洱茶需數年至數十年陳化,需大空間存放。

「傳統茶莊已經愈來愈少」,劉先生指,新式包裝茶葉漸取代昔日店舖展示模式,加上入行辛苦、年輕人意願低,令茶莊行業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儘管如此,源茂興記仍吸引多元客群,當中潮州居民特地遠道而來,只為重溫心中熟悉的茶味。

奈何重建改劃、賠償金額不足以另覓合適舖位復業,最終不得不選擇結業。劉先生表示,搬往其它街道會令年長顧客難以尋店,導致客源流失。加上九龍城的街坊感情深厚,老店的存在承載著社區文化。重建後九龍城或變商場,失去街肆人情味,難以吸引顧客。即便未搬遷,近年仍有顧客反映尋店困難。

劉先生又坦言,市建局只給予3年期限寬限,無法妥善處理儲存十數年的普洱與鐵觀音茶葉,家中僅400多平方呎難以存放,部分存貨只能送予街坊或顧客。

市建局將茶莊列為「非潮泰文化」,屬於「非特色商戶」而不獲回遷資格,劉先生認為不合理,因九龍城能以潮州話溝通的商舖屈指可數,茶莊應屬文化資產。當局原計劃保留24個舖位給特色戶回遷,惟僅7戶有意回遷。

重建工程預計2030年完工,劉先生認為期間商戶生存艱難,「特色戶地址遭所有地盤包圍,拆成爛地時你估下有無人會去?」現時,飲食及零售業人流已減九成,許多商戶稱生意難以為繼。

他又批評,市建局估價方式不合理,同一街段店舖竟價差千萬,加上房價下跌,市建局賠償比街市價低三成。隔鄰同等面積舖位差價達千萬,龍崗道更低一成。測量師報告顯示價值為市建局報價兩倍,但市建局以地段分段估價為由拒絕調整,公平性受質疑。另外,市建局要求專家評估茶葉價值,但缺乏明確標準,存貨損失難獲補償。

劉生又批評市建局收購策略,稱一些大廈並非危樓,而是因靠近地鐵站被收購。舉例過去家計會項目以39億元收地卻19億元賣出,損失20億元,顯示決策問題。

他認為,九龍城20條街拆除數條後,人口減少五分之一,影響街市及商戶生計,質疑重建變相破壞社區活力。劉生原計劃十年後退休,逐步清貨,但3年期限導致損失增加。他呼籲市建局重新審視賠償機制及特色商戶定義,以支持傳統行業。

劉先生憂心地表示,九龍城本為地鐵沿線、人情味濃厚的區域,卻因重建而失去社區活力。「這裡曾是家長為子女選學校的首選地段,但未來街坊特色可能被商場氛圍取代。」對於市建局倡議保留文化特色,他語重心長地回應:「說是保留,但只是重建成空殼」。

源茂興記茶莊的結業,不只是老店告別,也是九龍城重建下的文化縮影。在土地收購、租金壓力、政策規劃與市況低迷交織下,小商戶的生存空間正急速收窄。劉先生說得樸實:「我們撐了七十年,是靠一手一腳打拼,不是靠包裝;如今也只能儘量不計較,退場已成無奈。」@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