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下旬,山東臨沂「樹拍易購」平台因提現系統癱瘓突然爆煲。這場以「創新電商+投資理財」為幌子的龐氏騙局,涉及資金高達600億元人民幣,令數十萬投資者血本無歸。數千名受害者湧向平台總部維權,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部份維權者被拘捕,相關訊息在社交媒體被迅速封禁。
樹拍易購崩盤並非企業個案,它暴露出中國金融生態的深層危機:監管缺失、信任濫用與社會焦慮。從P2P平台到區塊鏈投資,再到如今的「數碼經濟」資金盤,類似騙局層出不窮。樹拍易購以低門檻、高回報與官方背書為誘餌,精準利用社會信任與居民財富焦慮,最終成為巨大的「財富絞肉機」。
騙局本質:龐氏與傳銷雙重陷阱
樹拍易購表面上以「購物返利、邊消費邊創收」為賣點,實則是龐氏騙局與多層次傳銷結合體,其運作模式精準擊中人性貪婪與信任心理,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高收益的致命誘惑。平台承諾每日1%~3.5%返利,年化收益率高達180%~365%,遠超合理投資回報。以「低價競拍商品、平台代賣分潤」為名,用戶僅需繳納1,000元起即可參與,初期小額投資秒到帳,製造出「穩賺不賠」假象。
事實上,這些高額收益完全依賴新用戶資金填補,用以支撐老用戶提現,資金鏈稍有斷裂便全盤崩塌。比如,寧夏楊先生貸款15萬元並支付3,300元升級會員,每日獲1.2%返利,因未提現而選擇復投,最終顆粒無收。
第二、虛假電商的空殼包裝。樹拍易購宣稱「先賺錢後消費」,用戶需繳納會費參與「搶購商品」,返利一半為現金,一半為可兌換商品的積分。然而,這些商品交易多為虛構,積分兌換的高價商品(如1.3萬元的蠶絲被)成為掩蓋其資金盤實質性道具。
後期推出的「實物兌換」方案,要求投資者將90%資金兌換成高價商品(如580元30個雞蛋,溢價2400%),本質是通過「實物盤」清盤。比如,陝西某夫婦抵押房產520萬元,換回的僅是雞蛋與蠶絲被,生活陷入絕境。
第三、傳銷式裂變擴張。平台設置三級分銷體系,發展下線可獲5%~10%提成,70%用戶通過熟人推薦加入,形成金字塔型裂變模式。早期投資者通過炫耀收益(帳戶截圖、微信群傳播)吸引親友入局,吸引新資金,維持資金盤運轉,助推騙局規模化。
第四、提現套路與二次收割。初期小額提現秒到帳,誘使用戶產生信任,後期則設置高門檻,如單筆最低500元、需發展新用戶或提交住院證明,甚至要求增值30%保證金解凍帳戶,誘導二次投資。
爆煲前,平台推出「文啟通」轉型方案,強制將90%資金兌換高價商品,剩餘10%餘額才能轉入新平台,承諾2%日收益,實為「金蟬脫殼」,掩蓋資金鏈斷裂的真相。
樹拍易購模式並非創新,而是傳統龐氏騙局升級版。它利用「消費返利」掩飾非法集資本質,通過傳銷裂變放大資金池,最終以「實物兌付」清盤,最大化榨取投資者的本金。
信任陷阱:官方背書與名人光環
樹拍易購之所以能吸引數十萬投資者,關鍵在於其披上了「官方背書」與「名人光環」外衣,精準利用公眾對政府的迷信和媒體的信任。
2024年底,樹拍易購創始人王紹慶與總裁張強接受央視財經頻道專訪,主持人董倩將其包裝為「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典範」。央視的權威性讓投資者降低警惕,誤以為平台有「國家認證」。然而,報道卻未盡嚴謹調查義務,事發後引發輿論質疑。
臨沂羅莊區政府將樹拍易購列為2024年「重點項目」,頒發三權證書(持有權、加工權、經營權),提供融資、土地、稅收優惠,並與臨沂大學三方合作建立數字產業園區。同時,平台也對外宣稱政府持股34%,雖無確鑿證據,但極大麻痹了投資者警惕性。
2025年4月,臨沂發布官方文件宣稱經公安、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研判,平台並無電訊詐騙、非法集資或傳銷等非法行為,進一步削弱公眾風險意識。然而,爆煲後政府各部門卻相互推諉責任,監管形同虛設。
創始人王紹慶被塑造成「愛國企業家」「山東好人」,獲「山東省五四獎章」「臨沂十大公益人物」等頭銜,頻頻亮相博鰲論壇,包裝為慈善家與成功商人。其頭銜甚至包括「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增強了平台可信度。
平台宣稱採用「S2C2M」(供應鏈-消費者-製造商)模式,借「數碼經濟」政策熱詞,模仿阿里、拼多多界面,營造虛假繁榮,實為無產業支撐的空殼概念。
樹拍易購前身為2019-2020年的「國華商城」,以「直播電商+消費返積分」吸金,後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曝光。2024年升級為「國華商城極速版」,推出「零投資擼羊毛」模式,降低門檻積累用戶。同年更名為「樹拍易購」,繼續資金盤運作,每次改名都是為了逃避監管,「借殼重生」。
官方背書與名人光環將樹拍易購包裝成「國家隊」項目,精準擊中了公眾對權威的信任心理。然而,這種「信任幻覺」正是騙局得以規模化的核心籌碼,暴雷後卻無人為誤導擔責,公眾的信任被無情收割。
崩盤悲劇與維權衝突
像所有龐氏騙局一樣,樹拍易購的崩盤並非一夜之間,而是早有預兆,但被平台迅速壓制,最終演變為一場社會悲劇。
2025年7月初,有用戶在黑貓投訴等平台上反映提現受阻,平台以「系統維護」搪塞,同時卻仍讓新用戶增值。7月9日起,提現通道陸續關閉,部份網民預警「趕緊下車」,但帖子被屏蔽。7月21日,平台發布公告,承認因涉嫌傳銷被調查,資金被凍結。
7月21日起,數千投資者聚集臨沂總部抗議,封堵高架橋,造成交通癱瘓。憤怒的維權者衝入總部,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僅剩散落的水瓶與撕毀的合同。
7月22日,警方清場行動升級,動用辣椒水驅散人群,拘捕多人,現場片段被迅速刪除,相關話題遭封禁。維權者中有白髮老人、孕婦、負債者,情緒崩潰者甚至撞牆流血,畫面怵目驚心。
當地監管部門成立專班調查,查封樹拍易購總部,設立登記點統計受害者訊息,但未明確資金追回方案或追責進展。維權者赴市政府及省政府請願,僅獲「調查中」回應,部份人被勸返或控制。輿論封鎖與鎮壓維權引發公眾質疑:「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本身」。
社會影響與深層反思
樹拍易購不僅是一場金融騙局,更揭示出當下中國信任危機、監管缺失與財富焦慮這三重深層社會問題。
受害者多為訊息獲取有限的中老年人,過度依賴政府背書,缺乏金融知識。他們在直播間與微信群的「造富神話」洗腦下,投入畢生積蓄或借貸,期望改變命運。初期小額收益的「甜頭」促使他們拉親友加入,形成惡性循環。爆煲後,養老錢、學費化為烏有,部份家庭面臨破產。
央視與地方政府的背書讓投資者誤以為平台「安全可靠」,忽視高收益背後的風險。爆煲後,警方的鎮壓與輿論封鎖進一步摧毀了公眾對媒體與政府的信任。央視輕率報道、地方政府事後推諉,暴露出權威機構在核查與問責上的缺失,導致其公信力遭受重創。
地方政府為拉動經濟,縱容平台擴張。虛假背書與政策優惠為騙局提供了滋生土壤,事發後各部門之間推諉責任,監管形同虛設。平台註冊地址註銷、負責人失聯,資金追回難度大,維權成本高昂,凸顯法律追責的困境。
樹拍易購的成功依賴於公眾對高收益的貪婪與對官方背景的迷信。許多投資者明知高收益不可持續,仍抱「擊鼓傳花」心態,妄想自己能在崩盤前及時撤資而獲利,充份反映出民眾在階層固化、資產貶值、就業不穩現實下的財富焦慮。
從P2P爆煲到村鎮銀行危機,再到樹拍易購,非法集資與傳銷騙局從未斷絕,只是不斷在換殼重生。平台利用「區塊鏈」「數碼經濟」等熱詞,披上合法外衣,收割公眾信任。樹拍易購的「直播+社群」模式是傳統傳銷的2.0版,傳播更快、殺傷更廣,顯現出監管與教育兩方面的滯後。
結語
樹拍易購利用「數碼經濟」噱頭、官方背書與民眾財富焦慮,掠奪了數十萬投資者600億元血汗錢。從央視的誤導性報道到地方政府的虛假背書,從高收益的致命誘惑到維權的絕望掙扎,這場悲劇不僅是企業的欺詐行為,更是制度漏洞與社會焦慮的集中爆發。
樹拍易購的暴雷不僅是企業問題,更是一場制度默許、輿論加持、民眾參與的龐氏盛宴。投資者因財富焦慮與信任幻覺,對「數碼經濟」「全民創業」盲目追捧,淪為犧牲品;而監管滯後與媒體輕率,則為騙局提供了滋生土壤,最終導致類似的騙局一再上演。#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