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中共央行最近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中國消費者在收入、就業和物價方面的預期變得更加悲觀,家庭的消費意願降至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增加儲蓄,就業指數也跌至歷史最低水準。報道認為,這些統計數據凸顯了中國經濟進一步惡化。

報道分析認為,家庭對收入和就業的悲觀情緒持續加深,意味著消費信心並未改善,顯示去年年底以來中國零售銷售業績的成長,主要歸功於政府的臨時性補貼政策。這也表明,在就業市場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如何以可持續方式支撐消費面臨挑戰。

高盛經濟學家楊玉婷在其最新報告中評論這項調查結果說,「最新的數據描繪了一幅悲觀的景象。」

在我看來,中共央行的最新調查結果無疑有力的佐證了野村證券日前發出的警告:中國經濟基本面可能會顯著惡化,下半年需求恐將出現「斷崖式下跌」。

綜合媒體報道,野村中國分析師陸挺7月9日出具報告,指儘管中股和港股近期走高,但對中國經濟而言,這似乎又一次「似曾相識」。

陸挺表示,過去幾年,野村觀察到上半年中國市場對股市持續繁榮、經濟增長回升、房地產市場結束崩盤、擺脫通縮抱持樂觀預期,政策似乎起到了支持作用,主要經濟活動數據也呈現樂觀趨勢,然而到了年中,情況並未完全如預期發展。換句話說,上半年「好看」的增長,無法在下半年延續,從結構上註定「前高後低」。

因此,陸挺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將與過去幾年一樣,也會在年中出現轉折點,或將導致中國下半年需求出現「斷崖式」下跌。

那麼有哪些理由足以支撐這一判斷呢?

陸挺認為有以下五大因素。

第一,中共政府今年5月推出新一輪緊縮措施現已全面生效,擠壓中高端餐廳的經營,並大幅削減酒類銷售,預估中國餐飲業零售額增速將從上半年預期的5%,大幅放緩至下半年的1%,拖累整體零售額增速0.5個百分點。

第二,中國過去1年力推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措施,對零售額的拉動也將放緩,預計對零售額增長貢獻將從上半年的0.9個百分點降至下半年的0.4個百分點。

第三,中國近期推出各項去產能(尤其是在綠色能源領域)的行動,有關產業近日紛紛進行減產或是反競爭行動,預估短期將影響原物料需求下降和投資下滑,不利下半年經濟增長。

第四,為規避美國關稅,上半年部份中國企業「搶出口」,導致下半年出口透支效應顯現。

第五,中國房地產行業仍深陷困境,近期銷售量和價格下滑趨勢加劇,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持續下滑,對中國內需形成較大拖累。

鑒於上述負面因素影響,陸挺預估中國下半年GDP年增率將從上半年的5.1%左右降至4%。

如果GDP增長真的跌至4%,那就不是「小幅下調」,而是「全局性風險」的訊號,意味著「結構性高失業」將進一步常態化,「龐氏財政」模式臨近極限,群體性焦慮擴大,社會運動風險上升,政府合法性面臨拷問,中共政權因此突然脆斷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