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今日(4日)發文回顧上月天氣,指受到熱帶氣旋「丹娜絲」的殘餘雨帶、月中颱風「韋帕」,以及低壓槽和活躍西南季候風相關驟雨的影響,本港上月降雨顯著,7月總雨量為601.7毫米,較正常值385.8毫米高約56%。

根據天文台資料,7月一共發出14次黃色暴雨警告,7次紅色暴雨警告,7月29日更發出本港今年第一個黑色暴雨警告。

另外,7月平均氣溫29.5度、平均最高氣溫32.4度、平均最低氣溫27.4度,均較正常值高。

天文台指,熱帶低氣壓丹娜絲於7月4日早上在南海東北部形成,緩慢向西北移動,翌日轉向東北移動,其後逐步增強為強颱風,並於7月6日當晚在台灣西部沿岸登陸。

本港方面,除局部地區有驟雨及狂風雷暴外,7月5至7日陽光充沛及極端酷熱,多處地區的氣溫上升至約35度。7月7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4.3度,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小暑。

丹娜絲於7月8日在東海再次轉向,並於當晚在浙江省溫州市附近登陸,其後減弱為低壓區,其殘餘繼續向西南移動並靠近廣東。

受丹娜絲的殘餘及一股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7月9日晚上至7月12日本港有連場驟雨及雷暴。7月9日晚上及翌日的雨勢特別大,本港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而荃灣及青衣的雨量更超過200毫米。期間天文台曾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受大雨影響,天文台氣溫於7月10日早上下降至全月最低的25度。

7月16日,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熱帶低氣壓「韋帕」,其後增強為颱風。韋帕於7月20日接近中午時分在香港天文台以南約60公里掠過,隨後橫過廣東西部沿岸一帶,移向北部灣。

隨着韋帕逐漸靠近廣東沿岸,其外圍雨帶於當晚開始為本港帶來狂風驟雨及雷暴。7月20日韋帕相當接近本港,日間多處地區吹暴風至颶風。橫瀾島及長洲錄得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131公里及115公里。

隨着韋帕遠離及逐漸減弱,7月20日稍後本港風勢逐漸緩和。當日本港普遍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而部份地區的雨量更超過200毫米。根據初步資料,超過33人在韋帕襲港期間受傷。全港有至少2,284宗塌樹報告、7宗水浸及5宗棚架倒塌報告。香港國際機場有超過500班航班取消。受韋帕相關的外圍雨帶影響,7月21日本港仍然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

至月底,一道廣闊低壓槽於7月29日至30日間中為本港帶來驟雨及雷暴。7月29日早上的傾盆大雨令天文台需要發出本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當日多處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而港島東部、西貢區及南丫島的雨量超過200毫米。全港有八宗水浸報告。受一股西南氣流影響,7月最後一日本港天氣夾雜陽光及驟雨。@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