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五根手指對應五個主要臟腑系統——脾、肝、心、肺、腎,每天只要用手揉一揉雙手的指尖,不但能改善身體病痛和疲乏,提升人的免疫力,而且還有益於五臟及全身的健康。

五指與五臟的對應關係,是中醫經絡學說的一部份。中醫認為,人體有一個「經絡」系統,是氣和血(能量)運行的通道,經絡連結主要臟腑,並循行到手、足、頭、面等處,因而五指通過經絡通達全身。時常按揉手指,有助於全身保養,特別適合久坐的上班族或沒有時間運動的人群。

五指與五臟對應

中醫師胡乃文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每根手指與臟腑相對應:大拇指對應脾臟,食指對應肝臟,中指對應心臟,無名指對應肺臟,小指對應腎臟。

五指對應五臟(胡乃文開講)
五指對應五臟(胡乃文開講)

經常按摩每根手指,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調理五臟六腑,有助於強健身體和抗衰老。

按揉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另一隻手的指尖,輕輕按壓、揉動,每根手指按摩10秒, 不需要太用力,輕輕按壓就好。

按壓手指方法。(胡乃文開講)
按壓手指方法。(胡乃文開講)

一、按揉拇指 增強免疫力

胡乃文表示,經常按摩大拇指,有助於脾胃運作順暢,能促進食物快速消化、吸收,還能改善消化不良,排便也會比較順暢。當脾胃功能變好了,免疫力自然也會增強,不容易生病。

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楊景端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醫認為,脾居腹中,經脈連胃。人出生後必須依賴飲食的營養,以維持生命的活動,因此脾、胃合稱「後天之本」,又為氣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生化功能良好,養份便能充份吸收,體內廢物也會排出,身體充滿活力;反之,氣虛將影響內分泌、消化道與免疫調節等生理機能,使人感覺疲倦,腸胃蠕動不佳,甚至容易感冒等。

現代醫學也證實,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次級淋巴器官,除了參與造血和清除紅血球外,還具有多種免疫功能。

二、按揉食指養肝明目

食指對應肝臟,也與眼睛和指甲的健康有關。經常按壓食指,有助於養肝護眼。

中醫理論的肝與西醫不同,不是指肝臟的實際器官,而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台灣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人體的十二條經絡中,只有肝經是直接上連眼系的。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說明眼睛是觀察肝功能的重要指標。肝功能良好,眼睛自然明亮有神,能看清物體;若眼睛狀況不佳,表示肝功能出了問題。 

大量的實驗研究也證實,肝臟與眼睛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有著密切的生物學聯繫,有著一致的分子調控機制和相互作用路徑。

三、揉中指 增強記憶力

中指與心臟有關,經常按揉中指能讓頭腦更清晰、記憶力提升;還能改善情緒、平和心情,進而提升睡眠質量。

楊景端博士表示,每一個內臟系統,都被賦予了獨特的精神方面的功能。中醫認為「心藏神」,心臟不只主導血液循環,還直接影響人們的思維、情感、精神狀態和對世界的認識等。

心臟健康,血液循環自然好,表現在精神飽滿,思維清晰、聰明敏捷;如果心臟功能失調,則會表現在健忘、精神萎頓、反應遲緩等。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心臟和大腦相互依存,並通過共同的風險因素相互連結。患有各種心臟疾病的人,可能都存在隱藏的大腦微結構變化和認知障礙。

四、揉無名指 遠離咳嗽還通宿便

無名指對應肺,經常按壓有助於強化肺功能,當肺功能變好了,就不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問題;而肺與大腸密切相關,所以也能夠促進排便順暢。此外,無名指還與交感神經有關,按摩無名指能夠刺激交感神經,調節自律神經和免疫能力。

台灣正梁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解釋,肺與大腸互相作用和幫助。肺氣通順,大腸的排泄功能就會正常;反過來,長期便秘的人容易口氣發臭。如果肺與大腸產生「矛盾」,肺氣不向下走,就會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大腸蠕動減弱,即使腹脹有便意,也會排便困難。

五、揉小指 強腎消水腫

小指與腎臟有關,經常按揉小指能改善腎臟功能和水腫問題。鄧正梁表示,中醫認為「腎主水」,腎負責全身水液的代謝。 腎臟健康,人會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等;腎虛則會出現水腫、腰痛等症狀。研究發現,約 70% 的慢性腎病患者會感覺疲勞。

另外,由於腎臟又與高血壓、糖尿病、眼睛問題有關,所以按揉小指連帶也會改善這些疾病。

胡乃文表示,按揉手指隨時都可以做,如坐公車、或中間休息時,都可以做幾次,特別適合生活忙碌或長時間坐著的人。@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