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此時正是陰陽轉換、冷熱交替之際,立秋養生講究「少吃2瓜,多食3白」,民間還流傳5樣「啃秋法寶」,吃對了順順當當過秋天。

立秋到了,天氣開始由熱變涼,但暑熱尚未消退,這時候飲食也得跟著季節走。民間有句老話說「少吃2瓜,多食3白」。

立秋少吃2瓜:西瓜和苦瓜

西瓜,屬性偏涼,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特別是體質虛寒的朋友,立秋之後最好別多吃。

苦瓜,雖然具有清熱的作用,但進入秋季,吃多了反而可能讓身體裏的寒氣更盛,也應少吃。

立秋後,可以吃些南瓜或者冬瓜,它們性味溫和,還有助於利水濕,特別適合初秋這個季節。

立秋多食3白:白蘿蔔、雪耳、白米

在五色中,白色入肺,因此秋天應該用「白色」食物來調理肺部。立秋之後可以多吃三種白色食材:比如白蘿蔔、雪耳、白米,這些都能滋潤燥氣、養護肺部,特別適合秋天吃。

另外,百合、淮山能清心養肺,潤燥養脾胃,也是不錯的選擇。

立秋菜譜推薦:百合蓮子雪耳湯,淮山紅棗小米粥,白蘿蔔燉排骨湯。

立秋「貼秋膘」「啃秋」

常言道「立秋貼秋膘,冬天不挨凍」,民間有立秋這天「貼秋膘」
「啃秋」的傳統習俗,承載著人們對健康平安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老話說「立秋啃秋,不生秋燥」,民間流傳5樣「啃秋法寶」。

一、「立秋啃瓜,不得拉瓜」,這句民諺的意思是,立秋這天咬一口西瓜,能把黏糊糊的暑氣全帶走。

二、老話講「立秋啃玉米,歲歲都如意」,立秋之際,玉米成熟,吃些新鮮的玉米正合時令。玉米全身是寶,用玉米鬚煮水喝,金黃透亮像涼茶,既解膩又潤嗓子。

三、「啃秋桃」,老人常說立秋這天吃桃能「咬住福氣」,桃子是秋季的時令水果,肉厚核小的秋桃最好吃,吃完後把桃核擦乾淨塞兜裏,有「藏核避禍」的寓意。

四、俗語說「立秋吃餃子,冬天不凍嘴」,北方人立秋的儀式感,全包在餃子裏。不過肉餡餃子太膩,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素餡餃子,咬出團圓響的鮮靈勁兒。

五、老輩人常念叨「立秋吃苦,秋冬不堵」,「秋老虎」最怕燥氣攻心,苦瓜就是專治上火的「滅火器」。立秋這天吃一盤清炒苦瓜,或者用苦瓜做個湯喝,給舌頭找點苦吃,腸胃反倒舒坦了。

另外,立秋後,天氣逐漸乾燥,如果食用過多的辛辣燥熱食物,容易助長體內燥火,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皮膚乾燥等症狀。因此,立秋之後的飲食宜清淡,最好是「少辣多酸」,可以多吃點蘋果、葡萄等時令水果,少碰辛辣、燒烤的食物。#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