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香港餐飲業罕見出現3間酒樓同時結業。長沙灣盈暉海鮮酒家拖欠薪金情況下即日停業;明星海鮮燒鵝專門店竹園店和太子金滿樓亦於同日結束營業,6月起至少20個餐飲品牌消失。然而,香港今年股票市場向旺,恒生指數今年升25%,港股上半年首次市場集資(IPO)總額躍升全球第一位,不僅對經濟無直接幫助。跟2019年疫情前比較,今年「新正頭」月份2月零售消費額大跌逾三成,零售舖指數亦大跌近34%。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跟實體經濟及地產脫勾,中資只借用香港作上市平台,香港越來越似中國專用的「中國版開曼群島」。
2025年香港酒樓業經歷嚴重結業潮,4月至8月期間共有9間酒樓結束營業。其中7月為結業高峰期,佔總數55.6%,包括鴻星中菜旺角MOKO最後分店、擁有35年歷史的金鐘名都酒樓,以及曾獲米芝蓮一星的新斗記九龍灣店。
月份 | 酒樓名稱 | 結業原因 | 結業詳情 |
---|---|---|---|
4月 | 稻香青衣城分店 | 租約問題 | 因租約問題於4月22日起停止營業。 |
4月 | 稻香荃灣廣場分店 | 租約問題 | 4月停業「交吉」,租約問題導致結業。 |
6月 | 富東閣 | 經營困難 | 位於沙田瀝源廣場,6月16日宣布6月30日結業。 |
7月 | 鴻星中菜(MOKO分店) | 租金問題 | 鴻星集團7月2日宣布旺角MOKO分店即日起結業,所有鴻星正式劃下句號。 |
7月 | 聯邦皇宮酒樓(屯門店) | 轉手 | 位於屯門啟豐園,有30年歷史,7月6日結業。 |
7月 | 名都酒樓 | 經營困難 | 位於統一中心4樓、鄰近金鐘站。開業35年,7月8日宣布9月底結業。 |
7月 | 新斗記(九龍灣店) | 經營困難 | 開業近20年,曾兩度獲米芝蓮一星。最後分店7月9日結業。 |
8月 | 太子金滿樓 | 租金上漲 | 在太子開業6年,業主加租幅度過高,8月1日不再營業。 |
8月 | 明星海鮮燒鵝專門店(竹園店) | 經營困難 | 屬明星海鮮酒家旗下,貼出公告稱8月1日起結束營業。 |
8月 | 長沙灣盈暉酒家 | 經營困難 | 在拖欠7月薪金情況下,8月1日起即時結束營業。 |
結業原因主要集中於經營困難,其次為租金及租約問題。鴻星中菜全盛期曾擁有16間分店,但月租高達76萬至84萬元,與業主新鴻基地產多次磋商減租未果後全線結業。名都酒樓隸屬1887年創立的聘珍樓集團,為香港碩果僅存保留點心車傳統的酒樓,本為自置物業,最終因物業以3.5億元售予科技大學而結業。新斗記開業近20年,曾連續兩年獲米芝蓮一星榮譽,但在通告中表示「敵不過目前嚴峻營商環境」。沙田富東閣曾於疫情期間兩度停業重開,但最終仍無法維持經營。
港人消費習慣已變
業界人士指出,酒席約佔酒樓生意三份之二,為主要收入來源。根據統計處數字,2024年婚姻註冊達44,196宗,雖然按年下跌7.4%,但已回到2019年4.4萬宗以上;2024年香港新生嬰兒36,700名嬰兒,按年增長10.3%。婚嫁及滿月或百日宴一向為主要酒席來源,結婚及出生數字出現增長,但酒樓生意不旺反而結業,亦反映香港人的消費習慣已變,新婚夫婦結婚生仔未必如以往般大排筵席,部份亦由較貴的晚宴改為午宴等,對酒樓的經營模式構成重大威脅。
香港人北上及海外消費趨勢無法逆轉,直接反映在零售消費上,疫情前2019年,統計處數字,全年零售業銷貨價值達4,316億港元,2020年最低見3,265億港元,2023年終見反彈達4,066億港元,唯2024年再持回落至4,000億港元以下。2025年趨勢更有惡化跡象,零售業銷貨總值基於上半年1,851億港元數據,按歷史上半年佔全年47%比例預測全年約3,939億港元,較2018年高峰4,852億港元仍大跌18.8%。
傳統節日為消費旺季,2025年黃曆年假為1月底開始,2月中則有情人節,兩個月份消費額分別按年下跌3.1%及13%,2025年2月更較2019年疫情前逾4百億港元消費額大跌30.09%。今年4月份清明節及復活節4日公眾假期,再出現長假消費真空,4月為今年上半年消費額最低的一個月,按年下跌2.3%,較2019年則大跌23.5%。節日原本利好零售餐飲,消費模式轉變反成利淡因素。
面對結業潮,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回應稱:「店舖開業和結業屬商業決定」,說「近年陸續有新餐飲品牌食店在港開業,反映對本地餐飲業前景的信心」。
外資不買賬
然而,外資卻不買帳。美國餐飲巨頭麥當勞集團(美股編碼:MCD),早前計劃分階段全數出售在香港約23間商舖物業,總市值約30億元,首階段推出8個核心舖位,估值13.5億元。業界形容這是「一件不留」的清倉行動,出售決定由美國總公司主導,反映外資對香港商業地產長期回報重新評估。
另一美資巨頭Netflix(美股編碼:NFLX)在亞洲不乏投資,包括2023年向南韓加碼4年投資25億美元,同年亦在台灣開設辦公室,亦於2022年就與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簽署備忘錄,推動台灣內容進入國際市場。雖然並非直接零售餐飲,但拍劇帶來大量場地飲食等開支,劇集有機會令遊客慕名而來,例如韓劇魷魚遊戲便是一例。本是東方荷里活的香港則一直未獲Neflix青睞,電影監製田啟文早前指出「人地嫌你煩」而令Netflix卻步,香港亦錯失另一筆外資投入。
即使外資缺乏投資香港意欲,2025年港交所(00388)新股上市IPO旺盛,集資額冠全球,上市帶動上市晚宴、路演、記者及分析員飯局等,均會利好餐飲,特別是上述結業的名都酒樓位處金鐘,為不少上市公司的辦公室地點,加上政府總部及立法會都在金鐘,過往不少投資及政治聚會選址之地,最終仍要結業,則反映即使新股熱,香港餐飲零售均無法「過水濕腳」。
事實上,今年頭7個月港交所港交所新股集資額達1,279億港元(見圖),以前7個月通常佔全年六成預測,2025年全年集資額約2,132億港元,已接近2018年水平。香港經濟的正循環:企業以股票作抵押借貸或發行新股作投資地產,地產升值再抵押買股票或物業。零售疲態連零售物業亦背馳下跌,香港差估署數據顯示,香港截至6月私人零售業樓宇指數為366點,較2024年底跌13.5%,較高峰期2018年大跌38%,假設年底零售舖價維持不變,與股市榮景慢慢脫勾。
資料來源:港交所年度市場數據、差估署、統計處
*港交所數字截至7月、零售數字截至6月
港恐成中國版開曼群島
2024年全年中資企業集資佔新股的96%,千億集資卻沒有流入香港地產甚至經濟,情況有如國際企業在開曼群島等地註冊,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表示75%以上香港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但當地經濟不會受惠。過去香港股樓升跌互為因果,現時消費模式已變,磗頭吸引力大降,連地產都同股市脫勾,加上新股熱只時是借香港平台吸資,香港成為中國專用的中國版開曼群島,本地經濟受惠極為有限,甚至同為金融資產的物業亦與股市脫勾。@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