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的多個小區,共計超過1700個「智慧門禁」集體癱瘓,導致樓道門24小時洞開。這場突如其來的「門禁危機」不僅引發了居民對安全的恐慌,更暴露了政府在資金方面面臨的困境。該事件引起廣泛關注,相關話題被推上熱搜。
「門禁癱瘓」居民生活與安全防線雙雙失守
紅星新聞8月11日報道,8月4日,上海萬馨佳園小區超過90個門幢中,絕大多數的樓道門都敞開著,為了防止大門自動閉合,有的門被石塊抵著,有的則用繩子繫在門把手上拉著。
門禁「癱瘓」後,萬馨佳園物業將樓道大門打開後並用石塊抵著。
《房研報》報道,上海多個小區逾1700個門禁集體失效,居民們的生活也因此被打亂了節奏。有居民反映,門禁失效後,小區裏發小廣告的、收廢品的人員明顯增多,這些陌生人隨意穿梭在樓道中,給居民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門禁的失效,如同拆除了小區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各類安全隱患接踵而至。從監控影片中可以看到,門禁失效後,小區裏的人員構成變得複雜起來。有一些穿著隨意、背著大包小包的陌生人,大搖大擺地走進樓道,既沒有登記,也沒有人阻攔。他們在樓道裏四處張望,行為十分可疑。這些陌生人的隨意進出,讓盜竊風險急劇上升。
小區裏的盜竊案件明顯增多,居民們苦不堪言。住在某小區一樓的李女士家中就遭遇了盜竊,丟失了一些貴重首飾和現金。她回憶道:「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都在家,睡得比較早,第二天早上起來就發現放在客廳抽屜裏的首飾不見了,家門也沒有被撬的痕跡,估計是小偷趁著門禁壞了,直接從樓道進來的。」 還有居民反映,小區裏的電動車也經常被盜,停在樓下的電動車,一夜之間就不翼而飛 。這些盜竊案件的發生,給居民們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也讓大家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 。
萬馨佳園小區的汪先生表示,小區的門禁還算是智能:除了常規的刷卡開門外,居民還可以通過輸入預設的密碼開門,輸入戶號後也會撥打預留在系統裏的手機號,由房主通過點擊手機通話界面的「*」「#」來開門。他回憶,一個多月前一天,他所在樓幢的門禁突然「癱瘓」,輸入密碼無法開門,輸入戶號也無法啟用對講,「一旦關上,從外面打不開。」
小區隆慶物業胡經理進一步補充,當時是近兩個月前的一天下午,小區群突然「炸鍋」,居民們都反映用密碼開不了門,物業只能將大門打開抵著,再逐一給門禁系統作斷電處理。
同樣因為門禁設備癱瘓,新德佳苑小區裏,樓幢大門也都處於洞開的狀態。
門禁為何突然「癱瘓」?物業胡經理稱他第一時間致電了維保企業,得到的說法是「小區門禁的維保合同已到期」。
胡經理解釋,小區門禁2017年由政府安排入場安裝,此後物業在維保一事上並未參與,日常僅負責撥打維保企業電話上報維修事項。
政府「負擔」沉重 不再付費續保
這些門禁都有個共同點:它們均為2017年川沙新鎮為老小區防盜門升級改造時所安裝的「智慧門禁」,且均為一家企業所安裝維護。
門禁失效糾紛背後暴露的是政府部門的困境。幾年來,這些門禁都由川沙新鎮出資維保,成了政府部門的「負擔」。而這次門禁失效的起因,是川沙新鎮決定不再為這批門禁續保……
川沙新鎮城運中心一名負責人解釋道:7年前川沙新鎮為全鎮所有的老小區實施了防盜門的升級改造,一期二期項目合計安裝超過2400個門禁。該工程給政府帶來的負擔也很重。負擔一方面是每年的維保費用,幾年來的維保費用均由政府承擔;而更重的負擔來自於維修服務上的不足帶來的矛盾。據稱近年來維保企業在維修的響應上越來越不及時,產生了不少投訴,而這些投訴又需要政府部門來處理,這令川沙新鎮處境被動。因此,這輪維保協議到了期後,川沙新鎮城運中心決定不再付費續保。
為何維保合同一到期,門禁連開門這一基本功能都不能用了?川沙新鎮城運中心負責人稱,維保企業曾向川沙新鎮承諾過,即使不再續保,也會保證新維保機構進場前做好銜接。但門禁大規模癱瘓與上述承諾不符,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舒馨北苑的居民提供了一個細節:他們原本可以掃瞄鑰匙上的二維碼進入一款小程序,並通過小程序開門。門禁系統癱瘓後,小程序如今也進不去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