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關稅戰與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下,中國製造業正艱難求生。佛山廚櫃製造商蔡偉(Mike Chai)向路透社表示,他經營的卡帝亞國際製造公司(Cartia Global Manufacturing)自疫情以來已將員工數減半至100人,今年計劃再削減約三成人工成本,並通過縮短工時、安排員工放無薪假等方式,努力避免工廠倒閉。
「我們現在是生存模式,幾乎只能保本。」53歲的蔡偉對員工說,「你們已經在這裏工作10至15年了,我們一起熬過去。」
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上調30個百分點,涵蓋包括傢俬、廚具在內的大量製造業產品。雖然中共公布的城鎮失業率仍維持在約5%,但分析人士警告,「隱性失業」正在迅速擴大,工人減班減薪的情況越發普遍。
本周一(8月11日),美中雙方同意延長90天關稅休戰期,暫緩將關稅恢復至4月的三位數水平。
經濟學家指出,「隱性失業」並未納入官方統計,高關稅與產能過剩正壓縮工資、打擊消費信心,進一步削弱需求。中國消費者信心接近歷史低點,零售銷售走弱,7月通脹率為零——這在經濟學上往往意味著需求疲弱和通縮風險,而非物價穩定的利好訊號。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婭‧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指出,中國製造業工人正承受關稅衝擊,而出口及經濟表面上仍在增長。她批評說,「這種模式壓榨的是人——價格下跌迫使企業降本,工資隨之下滑,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只能賠本出口,那就不該出口。」
她強調,中國製造業工人是「貿易戰最大輸家」,即使沒有失業,也可能被迫放無薪假或減少工時。
為應對競爭,蔡偉計劃將產品降價約一成,並將加班天數從每月28天減至約10天——加班原本佔員工收入三分之一以上。
越來越多工廠改用臨時工,接單才招人,需求減少即解僱。在中國南方經營三家生產書包、攀登裝備及工業機械工廠的方先生(Dave Fong)透露,他曾一次裁掉30名正式工,隨後在接單後以臨時合同重新聘用部份員工,「因為不用支付養老金或保險,按天或按時計薪。」
在廣州大塘村的短期勞工市場,武漢招聘員陳楚燕(音)說,臨時工時薪已從去年的16元降至14元。製衣工張安(化名)回憶,2021年日薪有400元,如今連一半的活都難找。「如果只給兩三百元,我就不幹了。」他和妻子同在製衣廠工作,7月只上班14天,還要每年籌1萬元繳幼兒園學費。
哈佛甘迺迪學院莫薩瓦-拉赫馬尼商業與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員理查德‧亞羅(Richard Yarrow)警告,製造業工資下滑將加劇通縮壓力,尤其在紡織、傢俬、簡單電子產品等低技能產業更為明顯。
在深圳龍華招聘市場,電子廠工時薪標價為17至28元,但26歲的莫姓求職人抱怨實際只有20元,還要扣管理費、住宿和清潔費。
46歲的黃先生在房地產市場崩盤後失業並離婚,從雲南到深圳找工作,連續五天仍一無所獲。他說,「上午本來有一場面試,但對方要求先交80元介紹費,我就沒去,改買了點吃的。」#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