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恒大(03333.HK)市值曾高達4,000億港元,如今卻將以不足22億港元的市值黯然退場。隨著恒大正式退出港股市場,其近2.4兆人民幣的巨額債務究竟由誰來承擔,以及數十萬套爛尾樓的業主該何去何從,成為各界最關注的焦點。有分析認為,這筆債務最終將由四大類債權人買單,而爛尾樓的業主們可能只能自認倒楣。
恒大將退出港股市場
8月12日,恒大發布公告,香港聯交所決定取消其上市資格,並將於2025年8月25日正式除牌。恒大方面已明確表示不會申請覆核,這標誌著其正式承認退市結果。
恒大退市是其長期停牌後不可避免的結果。根據港交所規定,連續停牌超過18個月的上市公司可能面臨摘牌。恒大自2022年3月停牌至今,已遠超此期限。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退市意味著恒大失去了在公開市場融資的最後一條「輸血通道」,這將讓其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資金狀況雪上加霜。財經博主「劉大」指出,恒大早已資不抵債,即使不退市,其財務狀況也無法吸引新的投資者。退市,不過是掀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他說,對於普通股民而言,退市後的恒大股票將無法在公開市場交易,且公司嚴重虧損,幾乎沒有變現的可能。這筆財產損失,已是實質性地打了水漂。
「幻想恒大未來能重新上市或者公司回購股票,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另外一方面,恒大還有大量的爛尾樓問題沒有解決。以恒大目前的資金鏈和債務狀況,靠自己完成這些樓盤的交付,幾乎不可能。」
分析:恒大巨額債務由四類人負擔 只能自認倒楣
根據恒大財報,截至2023年6月30日,恒大的總負債額為2.39兆(人民幣,下同),而總資產僅有1.74兆。這顯示,即使變賣所有資產,恒大也無法償清所有債務。
8月15日,新浪財經頭條號入駐者「不執著財經」發文表示,恒大這筆近2.4兆的債務,最終將由四類債權人來承擔:
從目前來看,恒大有四類債權人:第一類,各大小銀行。恒大欠下的2.4萬億債務,大部份都是銀行貸款。而這部份貸款如果恒大還不出,那只能算是壞賬了。而這些中小銀行也只能通過時間來慢慢進行消化這些壞賬。
第二類,供應商。恒大欠供應商的債超過5500億,作為恒大的供應商只能是自認倒楣了。像一些建築商、裝飾公司等,很可能因恒大的爆煲,資金無法收回而被徹底拖垮。
第三類,恒大財務的投資者。這主要是在恒大集團在後期,由於流動性不足,就搞了一個恒大財富平台,用高息的方式吸引自己的員工來投資。恒大的員工把錢投入恒大財富平台之後,恒大財富平台出現爆煲,這些錢也要不回來了,也只能是認栽了。
第四類,恒大在海外的債權人。之前恒大在海外發行了大量的債券,現在是徹底還不上了。因為,現在恒大已經退市,想債轉股、債務重組都不可能了。而恒大退市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我要退市了,救不活了,之前在海外發行的債券,也別指望再還了。
「不執著財經」總結道:恒大近2.4萬億債務,償還的希望很渺茫,銀行、供應商、投資者、海外債權人等要自認倒楣了。恒大爆煲不僅讓各類債權人損失慘重,更嚴重影響了整個投資市場的信心,而信心的恢復需要漫長的時間。
恒大的爛尾樓怎麼辦?
根據數據顯示,恒大爆煲時留下的162萬套爛尾樓,在政府「保交樓」政策的支持下,目前約有80多萬套已交付,但仍有70多萬套處於爛尾狀態。
「不執著財經」認為,這些爛尾樓交付的希望依然渺茫。他舉例,像「恒大御湖天下」這類只蓋了個大門的項目,交付幾乎不可能,業主只能自認倒楣。
財經博主「劉大」說,目前許多爛尾樓的交付,主要依靠「保交樓」政策來推動。該政策通常由地方政府牽頭,協調銀行提供融資,並引入國有企業或其他第三方接手項目,以確保房屋能交付到購房者手中。
不過,他也指出,儘管有「保交樓」政策,購房者仍需面對交房延期、質量下降等諸多問題,這使得他們成為這場危機中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最終買單的恐怕還是股民和購房者。
房地產行業的高槓桿時代終結
恒大爆煲讓外界看清了房地產行業過去「高槓桿、高周轉」的巨大風險,迫使整個行業進入了去槓桿、去泡沫的陣痛期。過去那種靠瘋狂擴張和盲目蓋樓的粗放模式已經徹底走不通。
「劉大」指出,儘管中共近年來的樓市政策一再強調「防風險、去庫存」,但他判斷,即使樓價能夠穩住,大眾也不會幻想像過去那種,樓價每年都瘋狂上漲,那種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