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魯克林(布魯克林)的八大道,華人熟悉的福州小吃、粵式美食、海鮮餐廳的美味、琳瑯滿目的中式招牌構成了紐約第二大華埠的日常景象。沿著地鐵N線往南,不到十分鐘車程,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高聳的混凝土牆、繁忙的貨運轉運站、穿越工業大樓的鐵軌、曾經繁忙的碼頭,交織出工業區的莊嚴感。這裏,就是布魯克林陸軍碼頭(Brooklyn Army Terminal),又被稱為陸軍補給基地。
時光回溯到一百多年前,布魯克林陸軍碼頭是當時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建於一戰末期,其獨特的歷史建築結合了火車運輸與船運系統,充份利用了地理優勢,是美國為了補給歐洲戰場建立的緊急物流中心。
對於台裔美國藝術家林嘉貞(Jia-Jen Lin)來說,這片空間不只是歷史的遺蹟,更是她創作與策展的靈感源泉,如今她的藝術工作室就在其中。2019年,她毛遂自薦,在這裏策劃了《當藝術家走進工廠》(When Artists Enter the Factories)大型展覽,將製造業與藝術創作放進同一個對話空間,讓觀眾用全新的方式感受這座百年軍用轉運站的生命力。
百年軍工廠的榮耀與落幕
布魯克林陸軍碼頭建於1918至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由著名建築師卡斯.吉爾伯特(Cass Gilbert)設計,他的代表作還包括曼哈頓的伍爾沃斯大樓(是1913年至1930年間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與美國海關大樓。這座龐大的港口與倉儲基地當年是美國最大的軍事補給中心,佔地近100英畝,臨水的碼頭在低潮時水深達25呎,能同時停靠多艘巨型運輸船。
二戰期間,這裏僱用了超過25,000名軍方與民間人員,每月運出多達25萬噸的軍需物資,成千上萬名士兵在這裏啟程奔赴海外戰場。1958年,搖滾天王貓王(Elvis Presley)也是從這裏登船前往德國服役,成為軍事史與流行文化的交會瞬間。
走進大樓,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B棟中庭——這座曾經讓貨運列車直接開進來、再用懸挑陽台裝卸貨物的巨大空間,雖然該用途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此設計令人驚嘆,如今的建築物依然保留著工業的骨架與力量。曾經高聳的玻璃天花板(現在已經無玻璃)、錯層的混凝土陽台、貫穿南北的鐵軌,彷彿時光在此凝固。
然而,隨著戰爭結束與全球運輸模式的改變,碼頭的重要性逐漸下降。1964年,美國國防部長麥納馬拉決定關閉全國多處軍事基地,布魯克林陸軍碼頭也在1966年正式退役。對當地居民來說,這不只是經濟打擊——碼頭的關閉讓數千名工人失業,也帶走了社區的繁榮氣息。
軍事轉運站變身創意園區
1981年,紐約市政府收購這片軍事遺址,並在1986年交由紐約市經濟發展局(NYCEDC)管理,逐步將它改造成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如今,這裏聚集了超過100家企業,業務範圍從精密製造到生物科技、倉庫、貨物轉運、高端朱古力工廠、3D列印服裝,還擁有該市第一個合作並擁有的太陽能花園、室內製造工廠及藝術家空間ChaShaMa、Artbuilt等。產業類型多元豐富,為城市提供逾4,000個就業機會。
這裏不只是企業的基地,也是藝術與社區活動的舞台。園區不時會舉辦市集、展覽與文化節慶,並與日落公園社區緊密連結。
藝術家眼中的歷史遺蹟
林嘉貞進駐藝術家空間ChaShaMa後,被布魯克林陸軍碼頭的歷史文化深深吸引,她了解到1983年,在此處舉辦的《Terminal New York》大型藝術展,是布魯克林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36年後,林嘉貞用當代視角回應,她邀請16位來自布魯克林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將雕塑、裝置、攝影、錄像甚至擴增實境,與碼頭的空間與工人互動,舉行《當藝術家走進工廠》展覽,探討製造業與藝術創作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影響。
林嘉貞個人的作品《漸層》(The Gradient)是兩件高達兩米的廣告帆布輸出裝置,將父親在皮革工廠中噴漆的照片,與意大利藝術家米高安哲羅·皮斯托萊托的作品重疊。她藉此表達製造匠人與藝術家同在社會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她說,布魯克林陸軍碼頭的魅力,不只在於壯觀的建築和百年歷史,尤其是延續至今成為製造業的中心,她希望在此可以讓人看到「勞動」與「創作」之間的連續性——無論是焊接金屬的工匠,還是雕刻木材的藝術家,都是在用雙手塑造世界。
布魯克林文化深度遊
離開碼頭向北,驅車10分鐘就能回到八大道的熱鬧街頭。這裏是許多碼頭工人的舊居地,幾十年前,華人移民在此開起雜貨鋪、餐館與服裝店,支撐著碼頭周邊的生活圈。
如今,八大道依然是布魯克林華人社會的中心,而布魯克林陸軍碼頭則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它既保留了工業時代的記憶,也為新一代的創業者與藝術家提供舞台。
如果你想體驗不一樣的紐約,可以從八大道的早茶開始,然後步行或搭地鐵前往布魯克林陸軍碼頭,參加一次本地Turnstile Tours導覽。你會聽到戰爭年代的汽笛聲,看到貨運列車的影子,感受到時間流動的痕跡。
這是一段橫跨百年的旅程——從軍事基地到創意園區,從戰爭補給到文化交流,它讓人明白,城市的記憶並不會因功能改變而消失,而是會以新的面貌繼續存在,等待我們去發現。◇ #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