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宮殿五雲邊。看天上、燭金蓮。」這是宋未元初詩人汪元量對太空的幻想。
目前,航太、太空產業正處快速變革階段,受到放鬆管制、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擴大所推動,呈現出引人注目的投資機會。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放寬太空航空及商業太空活動的管制。此命令加快發射許可流程,取消冗餘的監管障礙,促進私營太空產業的競爭和創新。這項放鬆管制使取得發射許可更加便利,並鼓勵私營企業在衛星服務、發射營運、太空港開發及軌道維修等新興太空活動中擴展業務。
太空板塊規模龐大
全球太空經濟於2024年達到創紀錄的6,130億美元,據McKinsey估計,到了2035年將達18,000億美元,也許要搞「天文」開發只有用上「天文」數字!哈。
此刻,私人商業部門約佔市場總額的78%,主要包括衛星產業,涵蓋通訊、地球觀測和寬頻網絡,當中可細分為衛星發射服務、衛星製造、衛星地面設備,預料在2030年將有超過60,000萬個人造衛星圍繞地球(據Via Satellite);政府太空計劃及國防支出佔22%。按區域劃分,北美因私營部門活躍而位居領先地位,而亞太地區的投資亦在快速成長。
太空旅遊現在只佔一小部份,但商業載人太空飛行絕對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一生一次體驗。「願我會踩火箭,帶你到天空去,在太空中兩人住。」
數家主導企業在太空產業扮演核心角色,SpaceX主攻發射服務、Starlink衛星網絡及火星殖民計劃。Blue Origin專注於發射載具和太空旅遊,Rocket Lab主營小型衛星發射。Planet Labs提供地球成像衛星服務,Virgin Galactic則推動商業太空旅遊。傳統航太和防務巨頭如Lockheed Martin、波音和Northrop Grumman仍在政府合約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公司涵蓋發射服務、衛星營運、商業太空旅遊、基於太空的數據服務及防務技術領域。
「太空」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領域,何以吸引商家投放重金,均欲捷足先登?這個制空點若能掌握手中著實划算,如及早佔領高端電訊、地球觀測及太空旅遊等新興板塊;推動具地面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增強國家安全與戰略優勢。然而,「高回報、高風險」,這等東西所涉資金需求龐大且發展周期極長;法規與政治局勢不穩定;環境問題及太空垃圾困擾;市場集中度高,中小企闖入隨時粉身碎骨。此外,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警告與外星高等文明接觸可能帶來危險,呼籲以審慎心態面對太空探索,超越純科技與經濟考慮。
月亮代表你我的心
短期內,相比其他任何星球,人類登月的可行性較高,NASA的阿提密斯(Artemis)計劃目標為2030年代建立可持續月球基地。至於科學界雄心壯志的火星探索,SpaceX目標於2030年代初期載人登陸,但此刻仍面臨技術與後勤挑戰。相較之下,地球「附近」的水星與金星因超高溫及輻射(或厚重且有毒的大氣層與極高表面溫度)條件嚴苛,鮮少首選為人類探測目的地。
NASA的阿提密斯登月計劃將先建造繞月太空站、可持續人類棲息地,繼而推動探測和商業活動。火星殖民則由SpaceX及NASA分階段推進,從貨運艙開始,逐步過渡至載人任務,最終實現利用火星資源的自給自足殖民地。火星雖然存在水冰與其他資源,但稀薄大氣、強烈輻射和劇烈溫差使維持生命困難重重。以火星資源生產氧氣、糧食及燃料的技術仍在研發中,尚需關鍵突破。
至於太空旅行,Options頗多,涵蓋從次軌道飛行到長途載人。2025年,次軌道太空旅遊的票價大約45萬美元,如Virgin Galactic和Blue Origin提供航班服務,能讓乘客體驗數分鐘的失重和地球視角。若尋求更長時間的軌道旅行,例如搭乘SpaceX的Crew Dragon前往國際太空站,成本則大幅提高,每個座位可能耗資超過5,000萬美元。此外,正在發展中的平流層氣球旅遊如World View計劃,收費約5萬美元,提供近太空、離地面3萬公里的觀賞體驗,成為更經濟選項。
展望未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技術成熟,預計2030年前後,次軌道旅遊價格有望降至約10萬美元,使得富裕專業人士也有機會Fly High。暫時「聽住先」的乃,由SpaceX提出長遠目標將每人火星旅費降低至約10萬美元,雖仍昂貴但這可卻是跨星際旅行成本大幅下降的重要里程碑。◇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